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洞察的四個關鍵步驟 - 先進的真相尋求工具

(賈斯汀·德尚)我們全都聽說過洞察力有多重要。在騙子橫行的時代,用智慧去尋求真相是至關重要的 - 這是一個生存技巧。洞察力的好處是讓我們對事情理解得更多,邏輯結合直覺組成連貫的工具組去迎合生活中信念的挑戰。我會向你們展示四個關鍵步驟,當要去判別一個聲稱、信念或經歷時,它們都是極有效的。我們也會討論如何避開一些陷阱。

來源 - The Divine Frequency
由賈斯汀·德尚於2018年9月20號所著

注:我為Divine Frequency寫了以下的文章。這是我有史以來製作過的其中一篇最全面而簡潔關於洞察力的介紹。可是,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在將來我會製作更多類似的內容,夾雜研究資料和工具去大幅增強我們資訊分析和運用的技巧。請發送關於這篇文章的回響(feedback@stillnessinthestorm.com),評語或意見給我,這樣我就可以繼續盡可能為有覺醒思想的人們製作最好的內容。幫助我分享這些精華資訊吧!

洞察力不是什麼

在我們談及洞察力是什麼前,我們應該討論一些謬誤。

首先,洞察力不是去確定你希望或渴望是對的東西,它也不是令你對自己早已相信的事情感覺良好。

洞察力需要對尋求真相的誠實態度。你必須想要知道真相,即使表示你要放下伴你多時的信念。

認識到如何會錯,你才能學習到如何才會正確。

第二,洞察力比起結果更著重過程。

我知道我們想要一個明確的答案,「對,這聲稱是正確的,或錯,這是錯誤的。」但洞察的過程很少會給予我們如此清晰的答案。相反,洞察力更多的是在調查過程中,你首先會得到最重要的知識和了解 - 你實際上是學習到更多,從而擴大你對真相的讚歎。

答案是對或錯不應該是你要專注的,極其量是誠實而完整調查的一個額外效果而已。

如果你發現自己傾向於一個答案,但不明白為什麼它是正確的,那麼你已經錯失了本應洞察力可以提供給你的東西,那就是理解。如果你尋求理解,而不是一個答案,那麼關於「這是對的還是錯的?」這問題的一個結論就會自自然然表達出來。

什麼是洞察力?

洞察力被定義為良好的判斷行為 - 但我們在判斷什麼呢?

不論你在嘗試判斷什麼事,相同的因素都在起作用:一個主張、真相和比較。

不管你在嘗試看別人有沒告訴你真相,打算決定一次個人經驗和由此產生的意義是否準確,或你在深入研究高度抽象的概念,比如存在的終極本質和目的時,洞察力是你將要使用的工具之一。

為什麼它是重要的?

因為真正的知識是解開我們所有潛力的首要鎖鑰 - 終極的問題解決者就是一個被真相引導的心智。我們需要真正的知識去在這個世界正確地做事。要正確演奏音樂,你需要智慧、真正音樂知識的積累。要運作一盤成功的生意,你需要生意的正確知識。你累積越多正確的知識,你越能理解過去、掌握當下和努力實現滿足到自己的未來。

意識的角色

意識是所有主觀(個人)經驗的基礎。心智是我們用來搜集關於我們經驗,不管內在感受、洞見和直覺或外在觀察和感覺的數據的工具。身體提供了體驗心智記錄的事情的設置,包括感受以及知識數據點或信息塊。

另一種說法是,心智是我們用來辨識模式的工具 - 記錄在心智中的模式是實相的表示,並不是實相本身。

意識是心智記錄的模式流動的勘探和經驗。情緒是我們回應記錄在心智中的事情,而感受到的全面整體印象,再取決於我們的價值觀、慾望和已有的知識,將這些印象兩極化成正面或負面的表達。所有這些因素走在一起就會帶給我們每天經歷到的事情。

意識是我們在當中進行研究和調查去決定每一個主張是對或是錯的實驗室。

我們知識的領土和地圖

你的心智是終極的記錄裝置。即使你在任一指定的當下,表面意識只覺知到小部分在發生的事,你的潛意識卻記錄了一切。

心智實質上是一台製圖器。它握有你經歷的所有拼圖 - 就像你正在坐的椅子或基於環境光的日間時分 - 將每個元素記錄成一個獨一無二的數據點,就是你知識地圖的一個記號。

你觀察到的東西是領土(原始或最初的實相),同時你的心智將這些觀察所得記錄成思想形式、主意或記憶 - 知識地圖。

心理上,你事實上沒有直接和世界互動 - 那樣做的話,會有過多資訊在你身邊嗡嗡作響。相反,你的心智會創造出知識地圖或一種生物性的虛擬現實環境,讓體驗到的個體分子都可以在心智之眼「看得到」 - 就是在這裏作出決定。在這個意義上,就好像我們的一部分作出選擇,一部分實踐自由意志,在上面放著地圖的桌子上徘徊。這與皮克斯電影玩轉腦朋友十分類似。
右腦的工作是調和或製作一幅你在當下體驗到的事的圖片,然後它會扮演產生情緒的角色。左腦的工作是將你的經驗分解成線程。

例如,想像你自己在俯瞰山谷看日落,山谷佈滿河川、草地、樹木、唱歌的鳥兒、嗡嗡在飛的蜜蜂和野外生態。你意識的情感或右腦面向看到整幅畫面,一個獨特的體驗。而知識和左腦面向會將領土中每一個事物看成分離離散的物體。

你能夠記起一次體驗的一個單一元素的唯一原因是因為你心智的智能模式識別面向抽象地洞察到事情。那在美麗日落場景中的一棵樹是抽象的或存在於一個念頭或主意,並不在物理實相中,因為樹和地形不是真的與彼此分開了。這只會在我們的意識中、心智中,我們可以從中湧現出大樹由大地分離的畫面。

當我們要從一個智慧的觀點判斷資訊時,運用得最多的就是左腦。

關鍵點:所有洞察力都是以一些方式去比較知識地圖和實相去做到。不論只是你直覺或推論出來的個人主張,還是從其他人如朋友、新聞機構、科學組織或政府而來的主張,一個主張、信念或理論就是知識地圖。

第一步:吸納主張(製作一個個人複本)
第一件我們需要做的事就是記錄自己心智所說的話。

這有時是最困難的步驟,因為我們可以試著搶先做事,試圖在我們甚至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之前就結束了。我們必須準確和完整地吸納主張。我們不能挑選或選擇喜歡或不喜歡的主張 - 到後來 - 我們必須按原樣接受它,無論它多麼沒有與我們的個人感受產生共鳴。在這裡,鍛煉情緒分離和心智清晰度會有幫助。

我們正確看待一個主張和內化它 - 我們必須為自己製作一份準確的地圖複本。當我們擁有自己的個人複本時,就可以運用洞察力的過程。

例如,如果有位朋友跑向你說:「我的神啊!我剛剛被一群高度先進的外星人傳送到金星!」我們須要坐下和盡可能仔細地審視這個故事,這樣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理解到我們的朋友所說的經歷。如果你一聽到「外星人」,就立即否定整個主張為假話,你會跳過了第一個步驟;還沒調查就否定是建基於偏見的個人疑心,並沒有真正運用洞察力。

您須要充分了解該主張,以便準確地重新考量它。這是至關重要的。

避免這樣:稻草人謬誤是在心智中不正確地重建一個聲明時出現。如果你的朋友說他們被帶到金星,但你認為他們說火星,你就誤解了他們的宣稱,你創造了一個「稻草人」。我們很容易會作出這個錯誤。這是為什麼有耐性、謙卑和思想開放會這樣重要,我們必須願意去招呼感覺上可能不是真的事,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幅準確的圖畫。大多數人們在運用洞察力時碰到的問題都是因為誤解或沒有正確地在自己的心智中重組一個主張。不要匆匆帶過這個步驟,這需要時間和貢獻,你須要能夠認清你在什麼時候做錯了,然後回頭修正它。

有時我們的本能會起動,並嘗試說服我們跳步前進。「主流媒體是騙子!我不須要明白他們在說什麼也知道是謊話!」這不是真正的洞察力。騙子有時也會說真話。

如果我們只專注片面,會完全改變了有些人說出來或在主張的意思。。。

專注上圖一部分的圖像,演示出不完整的概念有多容易將扭曲了解釋,也就是我們試著判斷的事情的意義。

主張的種類

由於我們能夠逐項的主張數量太多,我們轉而專注在將所有總結在一起的類比上。

一個主張的想法像書本中的一個故事。除非你已經小心地閱讀過它,你不能夠確實了解這故事。這表示需要時間、堅持不懈和奉獻精神。如果你在閱讀時跳書,如果你的心智不知道你會否不喜歡當中章節所說的,而避開它,你不會得到故事的完整願景,這接示你對它的意見將不會非常準確。

第二步:了解主張(claim)

我們吸納了主張,再在心智中創造一份準確的複本後,現在我們就一定要確保自己完全了解每個元素。

我們需要左腦的分離力量,將主張分割成小塊,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洞察力的了解和研究部分期間使用它。

拿起一枝筆和紙張。將主張的所有因素逐項詳細而具體地寫下來,確保你有正確地將所有元素交織在一起 - 就像重組一個故事般。當然,你不須要真的寫出來,但這樣做會有很大幫助。寫下來讓我們從體驗中抽離,這有助於我們清楚地了解構成一個主張的個別主題 。

要了解主張涉及到這一點 - 我們須要看這主張說什麼和看看我們能否正確地理解每個元素。如果我們不了解一個主張的一個元素,我們就要付出額外的時間去研究,這樣當我們開始比較主張與實相時,我們就能夠正確地解釋事情。

例如,如果一位新聞主播說在紐約市一個市區公寓中火勢洶湧 - 我們知道那些元素每一個是什麼嗎?我們知道紐約市在哪裏嗎?我們知道公寓起火是什麼嗎?以此作為例子可能看似愚蠢,但是確保我們了解一個主張的每個構件是極度重要的。如果我們不知道什麼是火災,我們如何有可能判斷到公寓是否真的起火了?

範圍和背景

一個主張,就像一個故事,某些構件需要我們去了解。

這裏有一個空間性的位置(一個地方),一個時間性的位置(一個時間),以及彼此互動的東西。 範圍是主題,就是發生了什麼事。 背景就是發生的地點和時間。

有時範圍與時間和空間脫節,像判斷這個問題:「人類存有的本質是善良還是邪惡的?」這種主張是抽象的,是一個關於實相本身性質的元主張,這依然可以被判斷,但需要抽象思考中的高超技巧。你練習洞察力越多,你獲得的知識就令你越容易去判斷抽象概念。

例如,如果有人聲稱在晚上11點34分的洛杉磯市區,看到一頭大腳八在一間七十一連鎖便利店買了一盒六罐裝的啤酒,我們須要了解這件事在哪發生,什麼時候發生和出現什麼事情,這樣我們才能正確地調查。或許事件期間店舖有運作中的隱藏鏡頭,但如果我們看一下匹茲堡的七十一便利店,顯然,我們判斷這個聲稱中,就不會走得太遠了。
當我們在與現實世界的事件打交道時,範圍和背景是相當容易運用的。但當我們要討論抽象概念,如大腳八有否權利用河流石頭 - 大腳八使用的金錢,去購買六罐裝啤酒時,就較難去確定了。貨幣問題開闢了考驗範圍和背景的另一個場所 - 河流石頭貨幣的法律基礎是什麼?使用河流石頭貨幣的大腳野人國是否與美國簽訂了在外國司法管轄區使用此貨幣的條約?這是一個愚蠢的例子(不是,這裏真的沒有河流石頭大腳八貨幣),但是它帶出一點,我們嘗試去判斷的聲稱越抽象,我們就需要在關於範圍和背景上做更多的研究和了解更多。

關鍵點:理想而言,你應該完整地了解一個聲稱的每個元素。如果它是關於離子化的水蒸氣穿過風暴的比率,而你不知道關於此的任何事,你就要花一些時間去學習它了。這表示你擁有越多相關知識,你對這個聲稱的了解就越準確,你能夠了解一個聲張,然後總括來說,你就能更好地運用洞察力。

第三步:聲稱的比較(研究)

當我們已經創造出一個聲稱的一份準確複本和花盡可能合理的時間去了解每個元素後,現在就可以真的進行比較和研究工作。

記著,所有洞察力都是對實相的表達(一個聲稱)和將此與實相比較的行動 - 我們在以知識地圖與知識領土作出比較。

當聲稱沒這麼抽象和就在我們的知識領土上時,這經常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步驟。
例如,如果你的老闆在工作時間跑進你的辦公室,然後說「外面在下青蛙雨!」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走向窗戶看看是真的在下青蛙雨。從天上下青蛙雨是範圍,當下的時間和現在位置就是背景。你了解什麼是青蛙,什麼是下雨,而那神奇的事件現正發生在你辦公室外面。事實證明,你的老闆因前一天晚上的死藤水之旅,情緒依然在亢奮中,實際上外面並沒有下青蛙雨。

看出窗外這行動就是在比較的時刻。它也是研究的時刻。

洞察力是造出聲稱的複本的一個內在過程,然後調查和研究的外在過程。如果聲稱不是一些我們可以直接觀察的事情,如果它不是在你知道的當下發生的,我們就要比起自己的個人經驗,依賴更多的研究和外在數據來源。

為不在得知的當下發生的事去運用洞察力

當一個聲稱與你實際位置的時空發生 - 當你能夠在物理上觀察一個聲稱形容的現象時 - 這就很容易得以與實相比較看看是否真的。

但如果這個聲稱是討論一個過去的事件,像有多少士兵在內戰時期的葛底斯堡戰役中戰死呢?

就算你了解這個聲稱,你也不可能跳進時光機去直接觀察這場戰役。你需要以聲稱的多個面向去比較其他知識,再依據手執的數據得出一份找出有多真實的評估。

你可能決定要與一隊考古團去葛底斯堡,將當中細節挖出來,再看看你可以找到多少證據。你可能決定去拜訪一位內戰史專家,請教他的意見與任何他們能提供的證據,以證實或支持你的論點。所有這些基於多線查詢的數據都會幫助你分析到這個聲稱是否確實的。但由於我們無法透過第一手經驗去直接得知實際上有多少士兵戰死,我們轉而須要依賴機率性的計算。

關鍵點:當我們不能直接觀察知識領土或一個聲稱形容的現象時,我們無法得出一個確定的答案。我們轉而須要依賴可能性的答案。不管我們覺得一個聲稱有多準確,正確的洞察力從不假設出確實的答案。如果你嘗試逼出一個答案,你最終會令自己看不到超出那答案有限範圍的真相。例如,它你可能會覺得你的朋友不再喜歡你,因為他們沒再打電話給你,但除非你勇敢地問他們發生什麼事,你肯定不會知道 - 他們可能只是電話沒了服務。

可能性和機率

可能性是說如果有些事可能會否發生。總括來說,幾乎任何你想得出的聲稱都可能是真的 - 這是可能的。但有多可能呢?那就是機率出來的時候。

利用以上的例子,如果葛底斯堡戰役中戰死士兵的數目聲稱有3億人 - 遠比在整個內戰中參戰士兵的人數為多 - 然後同時這聲稱有可能是真的(因為我們無法透過第一手經驗直接得知),利用歷史的評估就非常不可取了,因為內戰時期美國總人口才只有3100萬人。在現有知識體系當中聲稱的多個研究面向下,也包括個人調查,我們可以根據特定觀點或分析維度去評估聲稱的面向有多大機會發生。在此個案中,人口的數據顯示此聲稱是不實的,但它只是一個觀點。大部分個案中,評估是否真確的機率是評估一個聲稱的首要方法,因為只有一些聲稱可以被直接觀察到。

這是為什麼了解聲稱這麼重要。如果我們不了解一個聲稱的一個組成部分表示什麼,如這個案中,一位內戰士兵是什麼,我們不會知道在哪找證據。這種事對任何聲稱來說,都是千真萬確的。

正確的了解會帶來正確的查詢。

我們要接受不確定因素 - 我們要保持開放的思想。

只因一個歷史評估表示聲稱的一個面方不正確,並不代表它真的不正確。因此,洞察力很像耍戲法,我們花時間搜集數據,給予我們某些機率相關的不同推論。在最後的步驟中,我們考慮所有機會率、衡量它們,然後作出一個暫定結論。

關鍵點:多維度思考是極之有用的 - 我們要避免二元對立這非黑即白的思維。洞察力很少會得出對或錯這種清晰的結果。洞察力通常會基於一些證據給我們一系列的可能性,進而透過研究期間搜集到的支持性證據去評估出可能的機會率。

考慮球體地球的主意。對大部分人來說,地球看來是平的。走到戶外,看看周圍,它看起來就是平的 - 我們不能在地面用肉眼感知到地球的弧度。幾百年前,羅馬教廷宣稱地球是平的,那個聲稱在幾乎每個人看來都是真的。因為沒有人能夠真的升離地面,直接看到圓形的地球,相信地球是平的人基於片面的觀點墮入洞察力的謬誤 - 他們沒能了解他們知識上的限制!因此,當你沒有可驗證的確定數據而無法知道是真還是假時,你要接受機會率。

第四步:對聲稱運用洞察力

這是我們全都想達到的部分。這個聲稱是真的還是假的?!
我們已經得到這聲稱的一幅清晰畫面,已經了解它各部分,而我們也進行了研究,提供到幾乎每個元素是否真的機會率。現在我們將每個機會率放到一起評估(右腦思考),再得出一個反映到我們的研究的結論。

例如,我們在嘗試根據本地新聞過往天氣報告的準確度,判斷對明天的天氣預測是否正確,我們可能要製足足六個月天氣預測的圖表。如果找出天氣預測的準確度有70%,我們就可以作出一個實質性的猜測、一個暫定結論,明天的天氣報告可能會準確。

但若果我們的直覺與自己的邏輯性研究有抵觸呢?沒問題!意識的美好就是我們可以同時保留多個結論。但是,最終我們還是要在這世界作出選擇而行動 - 遲些會談及更多。

不確定性的問題

洞察力和知識論者的好處一直在努力解決幾乎所有人類歷史的不確定性問題。你怎樣肯定知道自己正在閱讀這些字?你怎樣肯定知道你不是一個放在某地方一個罐中的腦袋,被串聯到一台超級電腦,將一個廿十世紀殺人網絡般的實相投射到你的突觸中呢?當然,這是一種非常極端的懷疑態度,但它突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必須理解到自己知識的極限。

你可能想一些事是真的,因為它來自可靠的來源,或你做的研究看來真的不錯,但真相是我們不會絕對肯定的因為我們的知識有限。別作出認為自己做的過程是完美和你的結論是絕對肯定這樣的錯誤

策略性運用洞察力:主觀判斷

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一直調查一個聲稱,尤其是它很難確定時。還有為了確定,尋找真相從不會真的停止,但是我們在過程中已將一個結論形成一個佔位符。

例如,如果你在一家餐廳中,有個服務員從廚房跑出來尖叫「他們在所有食物中下毒!」你可能沒有時間搜集樣本,將它們帶到毒理化驗所去評估每款菜餚有否可能的外來物。你需要具策略性,去評估這個聲稱是否符合調查容許的價值和時間的風險 - 所以了解聲稱是很重要的。明顯地,若果你認為自己的生命價值高於一頓可口的餐點,你可能會決定去另一家餐廳。

為一個聲稱作出主觀判斷涉及綜合所有你做過的研究和比較工作材料,得出一個對或錯的暫定答案 - 一個有根據的猜測。

你真的知道那大腳八有否走進去洛杉磯市區的一家七十一便利店嗎?如果你看過閉路電視錄像,你可以說「是呀,這可能是真的」,但即使如此,你也要考慮影片會被篡改的可能性。所以,你最佳的猜測依然可以是錯的,這就是為什麼保持開放態度是必要的。

果斷行動和交叉點

一個果斷行動是當我們判斷一些對錯的事情時,表現得好像我們運用洞察力的過程是準確的。當你決定因服務員尖叫所有食物被下毒而離開餐廳,你就是在執行一個果斷行動,你當時最佳的猜測。

回顧地圖和領土的比喻,你最後一定要停止製作自己的地圖,而實在地走進領土去做一些事。

當我們不再可以研究和需要為已知的事而行動時,交叉點就會來到。這實際上是另一種調查,因為基於結論的行動會產生我們用以了解自己有多正確的資訊。在認識論中,這將是一種務實的評估。如果你的結論是對的,你應該能夠根據它指導自己的行為以產生期望的結果 - 實用主義。例如,我們不可以用客觀證據證明自由意志是存在的,但用行動證明就會極度有用。

我們完成了!

到此,我們已經經歷了洞察力的四個步驟。掌握這些工具、時間和奉獻精神,你就可以踏上成為洞察力大師之路。你練習得越多,就得到得越多。

可能性和多重結論的探索

我們有一個常見的誤解,會認為除非自己明確知道是對的,不能探索一個聲稱可能是什麼意思。或者我們不能即時思考多個不同的可能結論。

但真的不是這回事。所有沉思都會擴展心智識別模式的能力,這是開發知識的一個必要面向。我們甚至可以從探索明顯是錯誤和虛構的主意中學習。考慮到一個神話或寓言。這些事件都不是真實的,角色是虛構出來的,而利用我們哲學思維的力量,我們可以獲得改善自己知識的真實洞察力。

洞察力的限制

洞察力帶給我們一件事有多真實的評估。

洞察力不會告訴我們事情的意義,也不會告訴我們這個意義是否有價值,縱使它來自一個錯誤的聲稱。這些問題只有哲學才能解答。

生命都需要真理和價值的論證。一個真理論證斷言一些事情可以是真的,但它不會說這個真理可以對我們有多少價值。

情感的洞察力

洞察力是需要很多的工作量。它需要時間、專注、真正的解釋、願意去學習新事物和我們錯誤的第一印象去循序漸進地制定準確的判斷。有時,我們沒有時間去做這些。有時聲稱太抽象,以致排除了我們可以調查的東西,我們就要多依賴在直覺和感覺上。

情感的洞察力是很多人在沿用的。它建立在動物層面的思考(情緒)和認識上,由我們的動物祖先傳遞給我們。知性的洞察力只會在我們開始掌握邏輯思維才會出現。當邏輯和原因結合,情感資訊會超越僅僅是動物層次,進化成人類的層次。

情感的洞察力是利用情感共振去獲得基於感覺得知一個聲稱有多真確的快速評估結果。這些感覺自己來自不同的來源。

第一個來源:無意識的心智儲存了所有經歷。潛意識心智與表面意識心智互動去透過現在和過去記憶的相互作用創造出情緒。如果我們在思量一個聲稱,如天空下青蛙雨,而我們又從沒見過的,這聲稱感覺上會不真實。在這個案中,如果一個聲稱感覺不真實,這是因為我們沒有一早存在的數據(記憶)與當前的經歷吻合,於是它沒有共鳴。

第二個來源:情緒共鳴的另一面向是更類似於超感知的感官。我們的身心透過電磁共振直接連結周圍嗡嗡作響的流動能量和資訊。例如千里眼可以靜心,再用一個座標專注於意識中一個錨定點,去進入這個資訊場以評估一個他們無法用物理感官直接進入的資訊體。超感知資訊搜集是非常真實的,一直被美國國防情報局和中央情報局運用。但是,它需要先進級別的心智訓練,才能用這些方法形成準確的圖像。通常,幾乎每個人都有洞察力或直覺,結果證明是真的,但除非你以洞察力和實相比較,你根本不會知道。這就是情感過程和邏輯過程一起運用會帶給我們最佳結果的原因。

情感共鳴的局限性

情感共鳴有時可以更多被辨解成以上描述的知性過程的替代品。但與此問題是你沒有怎樣和為什麼聲稱會共振的有意識的知識 - 它會或不是 - 例如,心理學的黑箱問題。了解並不只需要基於感覺盲目地相信事情。為了確定,情感洞察力作為指引是有用的,但它不可傳授固有的理解。

其他限制是你無法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情感共振。你的直覺可能一直都是對的,但也要其他人接受你的話啊。你無法以心靈傳動傳送這些數據給另一個人 - 至少還沒可以。這就像你有一本用只有你才讀得明白的語言寫成的書本,沒其他人可以靠自己閱讀而知道這故事是什麼。


鑑於情感洞察力的這些局限性,重要的是將這種能力與知性的過程結合使用或合作。

有些成就最高的科學家和現代的發明家高度評價這結合過程。尼古拉·特斯拉利用他的直覺和邏輯性的仔細調查,去製造出一些他最奇妙的發明品和現代的發現。一起運用兩種過程,你可以在引領自己進入研究和調查的途徑的同時,仔細地以邏輯思維評估如此查詢所得的果實。
最後的想法

我們可以在洞察力這話題談到更多更多,像我們如何評估如靈性概念這些抽象聲稱。但現在,這些已是很好的入門工具。

我們需要準確的知識地圖去仔細瀏覽世界的未知數。我們在這方面做得越好,我們越能夠活出豐厚滿足的人生。
洞察力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我們運用邏輯和理性的科學去搜集準確的數據,再在考量機會率的同時,運用直覺和我們創意的面向去形成果斷行動,以在世界中採取行動。

所有洞察力的挑戰就是要避開個人的信條 - 我們的結論一定是對的和不應被質疑。

洞察力從不提供絕對肯定的答案 - 要做到的話,需要絕對的知識和覺知。

正確實踐洞察力教會我們謙遜,因為我們會變得更加覺知到我們真正對具體確定性所知有多微少。它也教會我們與他人相處要更加小心,這樣就可以了解他們在說的事,而不是以自心度他人所說,再跳到結論。

還有,當有人開始探索存在的宏大奧秘時,對智慧洞察力的需求就會增加。有了這個,我們可以打開心智的杯子,這樣整個無限的真理就可以永遠流進去。
-賈斯汀

這篇文章最早出現在Divine Frequency。

來源:

https://www.philosophybasics.com/branch_epistemology.html
[Personal research, studies, and practice in the field using discernment methods]

來源:

https://thedivinefrequency.com/2018/09/20/4-key-steps-of-discernment-advanced-truth-seeking-tools/


洞察力的藝術

今天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觀點(有些協助你,其他誤導你),在這種不同意見的泥潭中,知道真相是什麼已經成為近乎不可能的事。這裏,單憑事實核查將不足夠為你自己決定到「真相」究竟是什麼。還有,誰會在核查事實核查者自己?

談到「洞察力」這獲知真理的藝術,我想補充一下這「獲知」任何事的能力,包括真理總是神聖意志的一項功能和其為你「感受」到真相的能力。洞察力的藝術就像任何肉體肌肉可以透過療癒和進化情緒體而得到發展。

靈魂的無條件之愛早已街知巷聞,且在地球被探索了一段時間,但是一個需要開發並實現“實時”的區域是我們的神聖意志,衪擁有我們“感受”任何事物的能力。
當「失去意志」或「所有除了愛之外你擁有的事物,透過誤解、拒否、批判和非愛的念頭將它們自己表達成「內疚的聲音」」的創造物通過接納的包容性而不是持續拒否的排他性來面對和被療癒時,我們就會開始重獲「感受」的能力,因此,我們的直覺越發清晰和我們洞察個人“真理”的能力會得到加強。
過去40至50年,過度充盈的新靈性教導已被發放給人類,但對神聖意志以及發展情緒體的重要性的相關教導並不足。
今時今日,科學界認識到意識的進化和人類的進化會反映在我們DNA的發展和進化面向中。科學家也認識到這個進化是植入「情緒」的一個直接結果。話雖如此,我覺得很奇怪如果情感在人類進化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我們對「情緒表達」能力的研究和關注為什麼會這麼少。

當帶有「情感能力」的女性這負性磁極和理解的靈魂之光這正性電極「念頭」(走在一起就形成我們的梅爾卡巴場)彼此之間得以自由而毫無保留地表達,這樣有平衡來自兩極輸入這功能的心輪,就會裝備好生產真正無條件的愛。

如果其中一極由於「誤解、情緒和心智拒否、批判和非愛的念頭將自己表達成「內疚的聲音」」而有所保留和不容許與彼此全然表達,這樣從心中產生的最終結果只會是其中一個「有條件的愛」。

正是這種不會腐朽而無條件的愛將引導人類消除我們稱之為死亡的經驗,並最終實現永生的應許。
如果你真的希望發展「洞察真相」的能力,先不用說獲得通往永生的「鑰匙」了,那麼療癒情緒體(一種比療癒靈魂之光的誤解更加困難和完全不同的過程)絕對有必要。

因此,為了完成這個共享圈,洞察力確實是神聖意志的一個功能及其為你「感受」真相的能力。


原文:https://stillnessinthestorm.com/2018/10/4-key-steps-of-discernment-advanced-truth-seeking-tool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