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8日 星期一

心智體 第三十三及三十四章
亞瑟·E·鮑威爾所著


第三十三章 門徒


控制、訓練和發展心智體【當然還有星光體】成為一個旨在成為大師的學生、門徒,或其後成為淨光兄弟會的修士的人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下是引領修行之路的四種知名的「成就」。可以看出,幾乎所有這些都有心智的元素。


這些成就早已被寫成了好幾冊書:這裏的篇幅只夠作出最簡略的描述。不會期望於完美達到,但要修成正果,最起瑪必須具有它們的一部分。


辨智(Vivekâ):修行人必須學懂內在生命、自我的生命才是真正的生命;正如C·W·利德比特簡而言之,人必須學懂「只有少數事情是重要的;大部分事情都完全不重要」。


這當然並不表示世俗的使命和責任一旦接受後,就可以或應該無視掉;反之,神秘學家甚至應該比其他人更認真更小心地去處理它們。這是分辨出要完成的事情中哪一方面是重要的,而哪一方面是不重要的精神。


這種被稱為「打開心智之門」或「對話」的恰恰就是聖經說過的東西:「將你們的熱情放在超越俗世的事上,而不要放在俗世的事上。。。因為看得見的事物都只是一時的,但看不見的事情卻是永恆的。」


一般情況下,門徒被拋入迅速變化的環境中,用被所有外在事物的不穩定性影響了的觀點,來動用辨別力。門徒的生活總括來說就是其中一次風暴和壓力,以致這些素質和能力可以被逼快速成長並全速達至完美。


離慾(Vairagyâ):認識到外在事物的不穩定性和不令人滿意的性質後,自然就會對它們變得隨緣起來。修行者會變得對這些來來去去的事物不再執著,而且越來越將他的注意力放在一直在當下不變的現實中。


制念(Shama):在本冊書中已經充分強調了控制意念的必要性。


學生必須將自己的情緒意念的混亂回復到有序的狀態;他必須消除次要的喜好,並且控制別胡思亂想。當他依然生活在世界上時,難以克服的情緒和意念浪潮令他不勝煩擾,完全沒有機會聚合他的力量去作出真正的努力,使工作的難度倍增。


穩定地每一天練習專注和冥想是一個很多人都發現很合適的方法。修行人必須以很大的能量和毅力修行,來將心智的不受控制還原為有序而自律的,要知道隨著他快速的成長,意念力量也會隨之大幅增加,除非這個力量完全在他控制之下,否則會對他自己和他人造成危險。將意念的創造力量給予玩耍心態的小孩,會比給自私且有野心的人來得好。


制感(Dama):要控制到內在,就必須加上控制到外在的行動。就像心智服從靈魂,低等本質也必須服從心智。人類活動的低等部分必需小心謹慎。


息感(Uparati):崇高廣大的寬容美德表示對每個人和每種存在都無言地包容,而不是要求根據自己的喜好而作出一些改變。對他人個體的尊重是其中一種門徒的標誌。


離慾(Titiksha):堅忍意味著一種快樂地承擔一切,沒有怨言,堅定不移地直奔目標的心態。修行人知道除了法則外,沒有任何事物能夠找上他,而這些法則是好的。他必須認知到由於他要在短短的幾世中償還過去積累的業力,因此償還額必定相對地沉重。


信仰(Shraddhâ):陷入非常艱苦的鬥爭的修行人對他的大師產生了信心,對他自己也產生了一種寧靜而強烈,無可動搖的信心。


止觀(Sâmadhâna):平衡,在獲得前五項成就的奮鬥過程中,於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成長到一定程度。靈魂逐漸擺脫了與感官世界的聯繫,也擺脫了「遠離了身體內簡樸的棲身者」的物體,並很快喪失了平擾他平衡的力量。在各種心智問題中保持平衡也是必要的,上文提到的迅速變化進一步引發了這種平衡,在這種變化中,他的生活受到他的大師時常關注的指導。


木木沙(Mumuksha):在達到其他成就之後,對解放就有著深而強烈的渴望,靈魂也嚮往與神聖合一。這更加接近準備好完滿門徒的訓練了。一旦這種渴望肯定地出現,靈魂就會感到俗世的甘泉不再能夠止渴。


達到這個階段讓人準備好接受啟蒙,成為一位阿迪卡里(Adhikari),準備好「進入」將他永遠從俗世生活的興趣切斷的「流」中,讓他除了可以為他們內在的大師服務外,也幫助推動人類的進化。


這種對靈性事物的渴望似乎在共濟會中被表示為「謙虛地懇切接受古代共濟會的奧秘和特別恩典」的候選者的內在態度。在這種態度中,正如所有共濟會會員都知道的那樣,重點是候選者自己內在的衝動;沒有人能在別人的啟發下才走上神秘學的道路。


在佛教系統中,在個階段的名稱有點不同,不過這個成就本身是一樣效果的。以下是巴利的命名方式: -


1. 意門轉向心(Manodvaravajjana):開啟心智之門或是經心智之門逃出來。一種認為區區俗世的目標是無常和毫無價值的信念。


2. 遍作心(Parikamma):為業(行動)而準備。完全不執著於享受業果,為正確目的而做正確的事。


3. 近行心(Upacharo):留意或舉動。
-----[1] 制念(Samo):心智受控而靜念。
-----[2] 制感(Damo):克制;掌控了言語和業。
-----[3] 息感(Uparati):停止了認為儀式是必要的偏執或信念。因而思想獨立和寬容。
-----[4] 離慾(Titiksha):完全沒有怨言的耐性或寬容。
-----[5] 止觀(Sâmadhâna):不會被誘惑分心的專心一意。
-----[6] 信(Saddha):信仰;對自己的大師或1自己的自性有信心。


4. 隨順心(Anuloma):繼承之前的下一個順序,表示本身遵循了之前的三個順序;對解放的強烈渴望。


5. 種性心(Gotrabhû):適合啟蒙的狀態。


學生會很容易知道必需有了自我意識才有這些成就。因為如果我們能夠從自我的世界去看生活,我們會看到其真正的一面,即用辨別力;而且自我意識從較低身體脫離出來後,就很難避免會無欲無求了。此外,由於規範將會交由自我本身,不再是身體,正六道或行為規範就必須要遵從。而且,由於自我的世界在其最廣闊的意義上來說是合一和愛的世界,自我意識就暗示著愛,以有點不同的角度來說,有時會用一個詞語木木沙(Mumuksha)或對自由的渴望來形容四種素質的最後一種。


當有人似乎合理地具備必要的成就時,大師就可以帶他進入「試用期」。這樣表示這個人會在非常緊密的觀察之下。在試用的期間,學生不會與大師有任何類型的直接交流;他極不可能會聽到或看到祂。一般而言,也不會為他設置任何特別的考驗或困難。祂純粹小心翼翼地看著他面對生活中一切日常瑣碎麻煩的態度。


為了方便觀察,大師會創造一個被稱為試用期學生的「活生生影像」的東西,就是說正正是人以太體、星光體和因果體的複製品。祂將這個影像放在能夠輕易去到的地方,而且令它與人本身有了磁性關係,這樣人的載具中的意念或感覺所有變化都會忠實地重新呈現在影像中。


這些影像每天都會被大師檢視,以此方法用最小的麻煩,完美準確地獲得祂期望的學生的意念和感覺,由此就能夠決定在什麼時候帶他進入更緊密的關係,就是認定為受錄取的學生,我們現在會描述一下這種關係。


一般在這一步並沒有什麼儀式。大師會給幾句建議,告訴新的學生預期有什麼事會發生在他身上,而且祂常常可能以其親切的方式找出一些理由,去慶賀學生剛剛完成了這個工作。


這個活生生的影像不僅記錄了缺陷或干擾;它還映照出學生意識的整個狀態。必須記著學生不僅要達到被動的善良,也要有主動的善良,這是進步的前置條件。


如果在試用期的學生做了一些好得非比尋常的事情,大師會在那一刻閃過多一點的關注在他身上,甚至可能會發送出某種鼓勵的波動,或者祂可能會在學生的路途上,看看他會怎樣做。但是一般而言,祂會委派一些資深的學生代勞。


因此,學生與他的大師之間的連結主要是觀察,並且或許偶爾會利用學生。採用特殊或聳人聽聞的考驗不是行者的習慣;學生通常會被放任去過他正常的生活,那個活生生的影像就足以顯示出他的性格和進程。


試用期的平均時間據說是七年;但是這絕對可以被延長,或也可以被大幅縮短。已知的有延長了三十年,也有的被縮短到數個星期。


在試用的路途上,人的最高意識在高等心智層上工作。


當學生被「錄取」時,他被帶進他大師的意識的深入程度是大得他看到的或聽到的一切,大師全都知道。大師不僅同時看到或聽到它,儘管經常會發生,它還會留在大師的記憶中,就像它留在學生的記憶中一般,這樣祂就能夠隨時選擇去回想它。因此,無論學生感受到或思考什麼,都在大師的星光體和心智體中。


大師以此方式將祂自己的光環與學生的光環混合在一起,這樣祂就可以不用特別專注於學生,而祂的力量會不停作用在學生身上。


千萬不要認為只需要做一個無意識的管道就好;反之,學生必須變成一位敏銳而知性的合作者。


如果不幸地發生了有些不符合大師的意念出自學生的心智,一旦祂感受到它,就會立即豎起屏障,並且為自己隔絕這個頻率。當然,要這樣做就會在那一刻從祂其他工作中分出心來,並且耗用了一定的能量。


以錄取而開始的學生與大師之間的連結是永久的,所以學生的較高載具總是與他大師的載具振動一致。他一直都被向上調整,因而成長得越來越像這位大師。在任何時候,學生的意念很大程度上都集中在他的大師的意念及其影響力上,因此,他敏感地向祂敞開的同時,他極少受到低等影響力影響。


但是,這並不表示學生除了他的大師外,就什麼都不主動去想了;可以預期的是,大師的形體總是在他心智的背景,總是立即找到,在生命變遷中被需要時總是在這裏。合理的放鬆和意念的改變對心智健康是必要的同時,當然,學生應該小心謹慎地別讓任何令大師蒙羞的意念給祂看到,即使是片刻也不好。


這個調整的過程只能慢慢地進行;一個活著的存有正在被塑造,並且緩慢的內在成長必須適應對形體的外在影響,就像園丁逐漸引導樹木的枝幹一樣。


雖然大師正在同時為幾千人工作,以及在做其他高等得多的工作,但是效果卻像是祂只是在看顧這個學生而沒有想及其他人般,這是因為祂在幾百人中對一個人注意的程度比我們完全專注在一個人身上的注意程度要大。大師常常將調整較低身體的工作交給祂較資深的學生,祂自己就一直讓祂載具與學生載具之間有著不斷的流動。以此方式,他們不需要知道任何事,大師就為祂的學生做到最多。


因此,被錄取的學生成為大師意識的前哨,不論在他的臨在中做了什麼,都在大師的臨在中做了同樣的事。雖然大師在事情發生時可能沒意識到這些事件,然而就像說過的那樣,它們之後會在祂的記憶中。因此,一旦祂將注意力轉移到所關注的主題上,學生的體驗便在大師的心智中。


即使是純粹物理的東西如一下輕微的驚訝或雜念出現在學生的意識中,也會在大師的意識中。因此,有智慧的學生會嘗試避免任何類型的驚訝,而因為這個原因,他通常是一位文靜類型的人。學生總是通過不間斷的意念流和影響力與他的大師連繫,在心智層上它表現成一道大光束或炫幻多彩的光線流,有紫羅蘭色和金色和藍色。


但是,當學生發出虔誠的意念給大師時,就會造成這道光柱的色彩突然加強,並且有一道與別不同的靈性影響流從大師去到學生。會這樣的原因是大師的力量總是向外流且像陽光般向著所有方向的。觸碰到學生的意念活化了他與大師的連結,並且純粹提供了一更闊的開口,讓大師巨大的愛之海洋能夠找到通道通過。


學生的意識與他大師的意識之間的連繫緊密得【正如第十一章提過的那樣】,學生隨時能看到他大師對某個主題的想法,從而經常讓他自己免於犯錯。


一定不要濫用這個特權。這是遇到巨大的難題時所用的終極參考力量;它並不是讓學生用來解決思考上的煩惱,或去決定一些他相當適合自己做決斷的普通問題。


以類似的方式,在更高的層次上,啟蒙者可以將他的意念置於兄弟會的意念旁邊,並盡可能吸引他所響應得到的龐大意識。同樣地,啟蒙者也必須努力不將任何不協調的東西引入作為整體的強大意識中。我們可以在這裏重覆一次在第十一章說過的東西,即大師能隨時通過學生發送意念,不論是以建議的方式或一個訊息,例如,在學生正在寫一封信件或發表演講時。在較早的階段中,學生常常沒意識到這一點,但他很快就學會認知到大師的意念。事實上,他極之有必要學會認知到它,因為在星光層和心智層上,有很多其他實體可以作出類似的建議,學生最好應該學會分辨出這些訊息是從哪裏來的。

大師使用祂學生身體的方法與普通人知道的通靈方法完全不同。通靈的機制與基本原理早已在《以太分身》和《星光體》中解釋過,也有對此的異議。當然,大師使用學生身體的方法是不會有異議的。


大師的影響是非常強大的,它可以很好地照耀到幾乎任何範圍,並且敏感的人可以察覺到祂的臨在,甚至去到一個程度是看到祂的特質或聽到祂的聲音,而不是學生的特質或聲音。這樣是不可能會有任何純粹物理變化出現,儘管這當然常常在通靈時發生。


大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絕不是一種強迫的關係,也不是學生的個體被大師的力量淹沒的一種關係。反之,大師的影響不是一種從外而來的催眠力量,而是源於內在一種偉大得難以表達的輝耀,它是無可抗拒的,因為學生深深感覺到與自己的最高渴望完全吻合,以及揭示出自己的靈性本質。大師盡自己最大努力去成為神聖生命的管道,將從祂而來的神聖生命喚醒學生內在的神性種子。這個過程有點類似於電感過程。這是由於兩者的自然身份,就是大師的影響力最大程度地刺激到學生所有最高尚和最高的素質。大師對門徒的愛就好像陽光讓蓮花花苞在早上的空氣中盛開一樣;可以說實際上大師的一顰一笑都會引起學生的情感爆發,而這種情感爆發本來只有通過對愛的美德進行數個月的學者式冥想才能獲得。


從以上可見,任何在學生較低身體中的亂象也會影響到大師的身體。只要這種亂象出現,大師就會降下帷幕阻隔該學生與自己的連繫,將對祂自己工作的干擾減至最低。這種不幸的事故通常不會維持超過四十八小時,但是在非常罕見的極端情況下,可以維持幾年,或甚至維持到這次轉世所餘下的時間。


幾乎所有普通人都將自己的力量向內給自己,因而成為一股狂妄自大的力量。會成為一位被錄取的學生的人必須學會將自己轉向外,將他的注意力和力量專注在他人身上,傾注出有幫助的意念和善意的希望給他的人類同伴。


因此,門徒和甚至有志成為門徒的修行者都被教導將所有力量留給為世界服務。較低意識對較高知識的分享主要取決於要完成的工作的需要。雖然門徒在較高層面上有必要能夠充分利用他的載具,但將這項工作的知識傳達給肉體(與肉體毫無關係)通常並不重要。當更高的意識迫使肉體響應振動時,在現今的進化階段中,對它的壓力非常大,並且除非外在環境非常有利,否則這種壓力所附帶的弊處就是很容易引起神經錯亂和超敏反應。因此,那些較高載具已發展起來和大部分工作都在肉體外完成的人當中一大部分,都會遠離人們喧鬧的地方,從而避免了日常生活中對敏感肉體的粗暴使用和喧嘩嘈雜。此外,一旦學生展示出念能力的跡象時,總是會被完整地指示出使用它的守則。


簡而言之,這些守則就是使用這些能力不能【1】僅僅為了滿足好奇心、【2】為了自私的目的、【3】為了展現一些現象。就是說,物理層上有理智的人管束自己的行為的考量,預期也同樣適用於星光層和心智層;學生從來都不會在任何情況下,使用自己額外的力量去提高自己的俗世利益,或以任何方式與任何收益有關;而且他從來不會作出在通靈圈中被稱為「測試」的東西,即任何超常力量鐵一般的物理層證據。


溫和的大師影響力輻射總是在流經學生,即使學生並沒有察覺到它的存在。在某些時候,學生可能會感覺到力量的流動大大增強了,儘管他可能不知道它在去哪裏。用一點點的關注留心,他能夠了解到它在去的方向,再經過一點時間後,他就能夠用自己的意識更明確地跟上它,並且追蹤到確實在受它影響的人。但是,學生指引不到它,只能純粹作為管道。之後,大師可能會告訴學生去尋找這個人和給予他一些力量。當學生的有用程度增加時,就會有越來越多工作交給他,從而緩解了在大師身上的壓力,即使只是一點點。學生可能甚至偶爾會收到一個明確的訊息要交給一位特定的人。


用另一種方式也可能得以與大師不斷接觸。就像德瓦查中的人創造出來的人的圖像充斥著受關注的人的自我過著的生活一般,大師也會被祂學生製造的意念形體充斥了祂真正的臨在。通過這個形體,有時就可以給予真正的啟發和指引。這樣的其中一個例子是有一位在馬德拉斯(現在的金奈)的印度教瑜伽士,聲稱是艾摩亞大師的學生。他親身遇到他的大師並成為祂的學生,這位瑜伽士聲稱在他走後,從來沒與大師斷開聯繫,因為祂經常會出現在他面前,並且通過他自己內在的中心來教導他。


當學生成為大師的「兒子」時,還會有連繫更加親密的三個階段。這種連結不只是低等心智,在學生因果體中的自我也會被緊擁在大師因果體之中;這樣,大師就再沒法降下帷幕來阻隔學生,也就是將意識分離一刻也不能。


一位被錄取的學生有權利和義務以大師之名去祝福,大師的力量必將因學生的努力而大放異彩。大師之子能夠非常緊密地接觸到大師親切的臨在。他這位大師之子或很快會是淨光兄弟會的一員當然也會傳遞出以兄弟會之名的祝福力量。


在主要於埃萊夫西納(Eleusis)慶祝的大秘儀中,點化者被稱為epoptai,即「睜開眼睛的人」。他們的紋章圖案是傑森的金羊毛,就是心智體的符號。學生會看到俗世中某種生活、學習和啟發對天堂世界中的影響;也會用更深層的面向教導學生世界與人進化的完整歷史。


學生不僅進一步接收到關於心智層狀況的教導,還會收到將心智體作為載具來發展的指引。


共濟會成員會對此有興趣,向修行者展示玉米穗,象徵著伊萊西斯的至高無上的奧秘,也可能與玉米秸稈常常刻在共濟會分會中資深區長所坐的椅子上這個事實有所關連。當有人被點化時,將他調頻到更高層面的影響力會湧過他存有的所有部分。儘管對物理層的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影響輕微,但會有大量影響力從他的以太分身、星光體和心智體輻射出去,並且自然王國和那些在回應狀態中的人都會感受到。


心智體出現極大的擴張和發展與第二次點化有關連,但通常要幾年後才會在肉體腦袋展現出效果。它們毫無疑問會對腦袋構成很大壓力,因為它無法在一瞬間調頻到必要的頻率。


在許多方面來說,第二次點化後的時期是在大道上最危險的地方,幾近所有的危險都來自自大。當人瞥見將來自己會多有智慧時,他必須緊守自己,遠離並消滅所有自大、自私和偏見的跡象。


在福音故事中,曠野的試鍊表明了點化者生活中的這個危險點,隨後基督受到了約翰的施洗。在曠野的四十天標誌著心智體的擴張在作用於肉體腦袋的時期,不過對於普通的候選者來說,可能需要四十年來達成這個成就。


這個「創造出我」的能力,我之思維(Ahamkara)一般被描述為末那識、自大,因為自大是「我」與其他人有區別中最精微的顯化,也是亞羅漢獲得第五次點化而成為一位大師,無學(Asekha)前,所拋開的分離性最後束縛。我之思維與靈魂一起出生,它是個體的精粹,並且留存到它內在有價值的一切都作用在真一之中為止;它最終會在解放的門檻上離開。


在被稱為共濟會的尚存古代秘儀中,入門學徒對應於試用期學生的階段,並且須要練習辨智(Vivekâ)、離慾(Vairagyâ)和良好品格或自我控制(Shatsampatti)這三種素質。辨智會給予他心智力量;離慾給他情緒力量;自我控制給他意志力量。


辨智使候選者能夠毫髮無損地穿過星光世界的較低區域,在【共濟會中】代表了第一次象徵性旅程。


離慾使他能夠通過更高的星光世界的誘惑,代表了第二次象徵性旅程。


良好品格使他能夠掌握星光世界的最高部分,也就是天堂世界的邊界,代表了第三次象徵性旅程。


第一度的g … 表示有必要征服慾望本質。一般第一度的效果是擴闊一點候選者自我與人格之間的連接管道。


第一度的主要顏色是深紅色。


共濟會中的入門學徒對應於基督教會中的副主祭。


第一度與第二度之間的p … g … 表示有必要征服我們稱之為卡瑪末那識這糾纏於慾望之網的低等心智。


在第二度中,明悟的想法,智力、藝術和念能力的發展以及對低等心智的控制這些特別的東西就擺在候選者面前。這個度的效果就是更確定地擴闊了自我與人格之間的連結。


第二度的主要顏色是黃色。


共濟會的工員對應於基督教會中的主祭,因為就像工員在準備自己成為工師般,主祭也在準備自己成為祭司。


第二度和第三度之間的p … g … 表示有必要掌握超越低等心智的奇異中途道,在某種思想學派中,低等心智被稱為潛意識。在第三度中,工作主要是在高等心智層上。主要的顏色是淡藍色。工師對應於教會的祭司。


在第一度中,Idâ(以太力量的女性面向)會被刺激,從而令人更容易控制激情和情緒。Idâ會從脊椎底部開始,男人在左邊,女人在右邊,並且在延髓中結束。它是深紅色的。


在第二度中,Pingalâ(以太力量的男性面向)被加強,從而促進了心智的控制。Pingalâ會從脊椎底部開始,男人在右邊,女人在左邊,並且在延髓中結束。它是黃色的。


在第三度中,Sushumnâ(中脈能量本身)被激起,因而開啟了通道讓純淨的靈之影響力從高層面而來。它的顏色是深藍色。


入門學徒作為人格,應該為更高的用途組織好自己的物理生活;作為自我,他應該在因果體中發展出活躍的知性。為此,他必須運用自己的意志、三位一體的第一個人、濕婆的力量【使用了印度教的術語】,被他向外的力量反射而來,或給予自我控制和祝福肉體並令它的力量神聖的夏克提、提毗·吉里雅(Devi Girija)或帕爾瓦特。


工員作為人格要組織好他的情緒生活;作為自我,他要在菩提體中開展自己的直覺之愛。他用三位一體第二個人的力量、來自毘濕奴的愛、通過滿足慾望和令生活富足完滿,將物質神聖化而豐盛,並且轉化星光體的激情的吉祥天女來做到這一件事。


工師作為人格在整理自己的心智生活;作為自我,他在加強自己的靈性意志 - 阿特瑪。要征服遊離浪蕩的心智,他就必須使用意念力量(kriyîshakti)、三位一體第三個人的神聖活動、梵天,這都是崇尚學習和實踐智慧的辯才天女所反映出來的。


同時,入門學徒也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工員應該主宰自己的心智,而工師就應該在高等層面發展。


為方便學生起見,下面會列表出上述大部分的事實與一些更進一步的事情: -


在共濟會的各個度中,不僅擴闊人格與自我之間的連結,還形成了候選者某些原理與所有真正共濟會成員的領袖(H.O.A.T.F.)之間的連結。所引起的變化與基督教會發生的有點相同,現在會提到這一點。


有位門徒有一次請求佛祖用幾句說話總結一下祂的所有教導。祂回答: -
-----別行惡
-----學向善
-----淨化你們自己的心
-----這是佛教


學生在這裏會辨認出與共濟會系統,以及確實與其他系統的關聯。第一度的教導就是教導去淨化。第二度教導他去獲得知識。第三度教導人提升到更高水平,並且不僅僅留意向外的行動,還有一切外在顯化應為內在狀態的一種表達。


為了作為參考與比較的目的,學生可能想檢視一下以下的表格,它闡述了基督教體系的主要特徵,以下是自由主義天主教會的: -


第三十四章 結論


有必要用一些篇幅去總結對人的心智體和低等心智層的研習。但是,回顧一下我們所研習的領域並努力獲得關於我們這個主題相對重要的觀點和意義可能是有用的,它是我們現代證道學知識整體中的背景。


學生不禁被心智世界的「氛圍」與星光世界的「氛圍」之間的巨大差異所打動,更不用說物理世界的「氛圍」了。與心智世界比較,星光世界即使是在其最高尚的層面,也是沉重、粗糙、浮誇和不令人滿意的。但是,不論它能使我們感到怎樣的純粹和精緻,我們仍然感到離真正的家還很遠。人的靈魂的尊嚴要求的不僅僅是感覺,還有純潔與無私。


即使是心智層的四個較低層面,也傳遞出我們明顯更接近「家」的印象。這裏會有更多自由;我們更加感到自己是自己意識的主宰,不是自己載具的奴隸。心智層看起來是更清淨和更完滿的世界,在這裏我們比起在已離開的世界時,塑造出的現實會更接近於自己的意志所想。意識可以更自由地漫遊,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遠遠少得多。


然而,即使在低等心智世界完全掌握了具體思維,我們仍然不會滿意,因為通過它以及超越它,我們可以清楚地感覺到,還有新的和更大的世界須要征服。


這個具體思維的世界是我們還屬於低等層面時所能去到的盡頭。要確實地踏進這個意念世界中,並且向上到達非常抽象的意念,他堅定的意志會帶領我們去到比任何較低世界更高更純淨世界的門檻,不僅是量的變化,而是質的變化。


通過這些抽象概念,我們必定會提升到靈之世界,並明顯地靠近了我們覺得和認為自己暫時被放逐了的神之意識。


但是,我們不要低估低等心智世界的巨大重要性,尤其是在現在人類心理史的關鍵時刻。因此,讓我們以最簡短的形式概括一下突出的特點,這些特點強調了心智和心智世界對人類進化的重要性。


在我們所屬的七鍊計劃中,每一鍊都有星球在低等心智層上,同時七鍊中有六鍊也有星球在高等心智層。全部四十九個星球中有二十四個,幾乎是一半的星球在心智層。以下圖表清楚地表示出這些事實,心智星球是實心黑色的,以此強調所提到的這一點。經歷了所有轉世的自我(思考者)的棲身之所就在高等心智層上。


心智層是高我與低我的交匯處。人較高或神聖的部分投射進較低世界以達到進化目的的光線,就是來自高等心智的低等心智之光。


對大多數人來說,當今的生命戰場就是心智與慾望交融在一起的卡瑪末那識。


當今大多數人的意識都專注於他們星光體中的感覺。因此,他們接下來的一步就是學會掌握感覺和控制星光體;而且正如我們見到的那樣,這只能夠從在此之上的層面,就是心智來達到。


下一步會是將意識的中心從星光世界提升到心智世界。


「人」這個名稱正正代表思考者,具有心智的存在。


在神秘學中,人被定義為在宇宙中的存在,他可以在宇宙中的任何部分,他是最高的靈和最低的物質通過智慧結合在一起的。


在火焰之主的影響下,人的心智發展在整輪中得到了加速。在下一輪,第五輪中,在心智發展方面取得的進步必然是巨大的,而且就我們目前有限的心智發展而言,事情的本質是崇高得不可思議。所作出的這幾個考慮因素構成了一個巨大無匹的部署,幾乎不用再作評論;對人的心智和心智體來說,它們在現階段是重中之重,並不是作為最終成就,而是作為邁向人的未來的必要踏腳石,如同有位大師的話語般:「是一個成長程度和輝煌得沒有界限的事物的未來。」


然而,在強調我們工作其中一方面的同時,另一方面毫無疑問也是非常重要的,謹慎保留一定的比例和平衡,給予每個元素一定份量而又不會過多是有必要的。因此,正如安妮·貝森特和C·W·利德比特寫過的那樣,就證道學會而言,它的主要目的不是提供心智發展,而是要提升那些準備好對菩提影響力作出反應的人們,在螺旋式上升的情況下重新喚醒其成員的敏感度,並為他們成為現在已經開始在全球範圍內開展的新種族做準備。


證道學會「並沒有否定心智發展 - 絕不是這樣 -而是它為當直覺的愛會產生和諧與兄弟情誼,並根據這些理想,借助發展好的知性來建立新的文明,此下一階段做準備。」


全書完,下一冊是《因果體與自我》


翻譯:Andy Cho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