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1日 星期日

因果體與自我 第三章至第五章
亞瑟·E·鮑威爾所著


第三章 真一的投身


探究第三邏各斯的創造活動和準備進化場域的細節之前,我們必須注意真一(Monads)或意識元件的起源,祂們為宇宙場域內物質的進化做好了準備。我們會在之後的章節回到更完全的探究。


在這些五花八門的單元的進化場域形成之前,在即將到來的宇宙中發展的他們就在神聖生命內在產生。在這本書中,已經寫過:「那會:我會複數化並出生」【歌者奧義書第二章第三節】:因此,眾生通過這種意志行動在一之中喚起。這種意志行動是第一邏各斯的,是永不分離的主的,也就是天父的。真一被描述為至高火焰的火花,或「神聖碎片」。《秘密教義》中引用的神秘教理主義說道:「追尋真理的人(Lanoo)啊,抬起您們的頭。您們看到夜空中燃點著一盞或數不清的燈嗎?」「上師(Gurudeva)啊,我感應到一朶火焰;我看到無數沒與火焰分離的火花在當中閃耀。」這朵火焰是上主所顯化的,就是第一邏各斯;沒與火焰分離的火花就是真一、人類和其他存在。「沒分離」這個詞語應該要特別注意,表示真一就是邏各斯祂自己本身。


因此,真一可以被定義為神聖生命的碎片,被最薄的物質膜分離為一個單獨實體,該物質膜是薄得儘管它賦予了每個實體一個獨立的形式,但它不會阻礙到他們自由的相互交流,他們都被周圍類似的生命包圍著。


因此,真一不是純粹意識、自我(samvit)。這是一個抽象名詞。在具體宇宙中,總是有自我和祂的鞘,然而,鞘可能是脆弱的,因此意識的單位與物質密不可分。所以,真一是意識加上物質。


證道學的真一是印度哲學的Jivatma、數論的神我、吠陀學的具體自我。


真一的生命因而就是第一邏各斯的生命,祂們可以被描述為天父的兒子們,就像第二邏各斯本身是天父的兒子;但真一是更年幼的兒子,也沒有祂們的神聖力量,並且能夠在比自己層面(全靈層)更稠密的物質中行動;同時,第二邏各斯在幾個紀的進化後,準備好行使祂的神聖力量,祂是眾多兄弟中的「長子」。


雖然真一生命的根源在第一(Adi)層,但祂們本身仍居住在全靈層上,祂們在沒有載具的情況下,還無法表達出自己,只有等待著「神子」顯化的到來。當第三邏各斯開始外在的顯化工作,塑造客觀宇宙的物質時,祂們都留在這裏。這些工作會在下一章描述。


圖IV表示真一在自己的層面等待的同時,祂們將來會在當中發展的世界正在被塑造出來。這些意識單位,即真一,被描述為神子,從創世時代開始就留守在「天父的懷抱」中,而祂們尚未「通過苦難而變得完美」。


用《亞他那修信經》的話語就是,祂們每一個實際上都是「觸及祂的神性時就等同於天父,而觸及祂的人性時就不如天父了」。祂們每一個都向著物質順序邁進,「使所有事物服從自己」【科林斯xv. 28】祂會被「播下弱點的種子」,令祂可以「在力量中成長」。【出處同上 xv. 43】從靜止的狀態展現出所有的神聖潛力,祂會變得充滿活力,展現出所有的神聖力量。

在祂自己的層面(全靈層)上全知而無所不在的同時,他對所有其他層面是無意識(「係感覺」)的;祂是用蒙蔽祂的物質去遮掩自己的榮耀,以使祂可以在能夠回應宇宙中所有神聖振動的層面上全知而無所不在,而不是只有在最高層面才會這樣。

當真一從第一邏各斯衍生出祂們的存在時,祂所顯化的意志也是祂們的意志。因此,個體「我」的整個進化過程是真一祂們自己所選擇的一個活動。我們在這個物質世界中是因為我們身為真一想要活著:我們是自己行動和自己決定的。


這個在生命更完全的顯化後一直努力的神聖脈動,可以在大自然的周圍看到,而且經常被稱為生存意志。它出現在種子之中,將其向上生長推向光;出現在花苞中,破開它的牢籠,並且在陽光下擴張。它是畫家、雕塑家、詩人、音樂家、工匠的創意天才。這種微妙的樂趣、最細膩的愉悅品味源自這種發自內在創造的衝動。當萬物通過創造而繁衍時,就最有活著的感覺。為了擴張而增加數量,這來自生存意志:成果就是活著的幸福,也是生存的喜悅。


第四章 五個層面的形成


現在繼續創造的過程,第三邏各斯(宇宙心智)在物質的空間(Mulaprakriti)工作,聖母瑪莉亞將其Tamas【隋性】,Rajas【激情】和Sattva【善良】的三種素質從穩定變成不穩定的平衡,因而彼此之間處於連續的運動。所以,第三邏各斯創造了五個較低層面(阿特瑪、菩提、末那識、卡瑪和粗糙)的原子:「福哈特(Fohat)充滿活力,將原始物質或前遺傳物質分離為原子」


順帶一提,我們可以注意到,這些原子的形成分為三個階段: -
【1】確定邏各斯的生命內在振動極限,即「神聖度量」或「五唯(Tanmatra)」,字面意思是「那個」的度量,「那個」是神聖的靈。
【2】劃出原子成長的軸線,這些線決定了它的形狀;這些對應於水晶的軸線。
【3】從振動的量度,以及各軸線彼此之間的角度關係,決定到原子的表面或原子壁。


在第三邏各斯的指引活動下,每個層面的原子都覺醒了新的力量和吸引排斥的可能性,所以它們構成分子,而較簡單的分子又構成較複雜的分子,直到在五個層面中的每一層上形成六個較低的子層面,並在每個層面上的所有七個子層面中形成。


但是,這樣形成的子層面物質並不是現在存在的那些:第二邏各斯(智慧或愛的面向)更強的吸引力能量或凝聚力能量,導致了進一步整合成我們熟悉的物質形體。


此外,在原子內被稱為螺旋體的渦卷流並不是第三邏各斯產生的,而是由真一所產生的,我們現在會探討一下。螺旋體在進化過程中會充分發展,通常每輪發展一個。瑜伽的許多練習都是為了使螺旋體更快地發展。


因此,在每個原子中都存在對意識的三個面向作出反應的無數種可能性,而這些可能性是在原子的進化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第三邏各斯的工作經常被說成第一次生命波或第一次傾注。


圖V描繪出第三邏各斯的工作(第一次傾注)。我們在卜探討過第二次傾注後,會在之後的章節中稍為進一步探討這個物質和第一次傾注的提升。


第五章 生命的王國


來自第二邏各斯(三位一體的第二位格)的第二次神聖生命大潮降臨到第三邏各斯活化的物質之中:這通常被稱為第二次傾注。因此,三位一體的第二位格採用的形體,不單單是「處子」或非生產性物質的形體,還是已為第三位格生命本能的物質的形體,因此生命和物質都是包圍著祂的覆蓋物。因此,準確的說法是祂是「聖靈與童貞瑪莉亞的轉世」,這是基督教教條中一個重要段落的真實再現。


這道無可抗拒的生命潮流緩慢地逐漸向下傾注到各層面和王國,它們當中每一個都花費了一段相等的時間,相當於一道行星鏈的整次轉世,涵蓋了數百萬年。【注意:一道行星鏈由七個不同等級的物質星球組成,在這些行星中,不斷進化的生命流整整過了七個完整的時代。】


在其降臨的各階段中,第二次傾注的生命被各種名字稱呼。整體來說,它常常被稱為真一精華,儘管這個術語極其量只適用於僅被各層面的原子物質覆蓋的那部分。最初給它起這個名字是因為它已經適合為真一提供永久原子。


當它賦予每個較低層面(即所有比原子層低的子層面)的物質(包括分子物質)靈魂時,它被稱為元素精華。這個名稱借用自中世紀神秘學家的著作,它們賦予靈魂給組成自然精靈身體的物質:因為他們稱這些物質為「元素體」,將它們劃分為屬於火、風、水和土元素的類別。


當大傾注(神聖生命大潮)在幾十億年前完成其經過菩提層的向下進化(傾注進心智層的最高層面)後,它賦予了靈魂給極大量的原子心智物質。在其最簡單的條件中,它沒將原子結合成分子來為自己形成身體,而只是用其吸引力對它們作出巨大的壓力。我們可以想像這股力量首次向下俯衝到該層面,完全不習慣於其振動,並且在最初無法回應到它們。它在這層面花費的十億年間,它的進化使自己習慣於以這裏一切可能的速率振動,從而使其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賦予靈魂給該層面的物質組成的任何組合,並使用它們。在這長時間的進化中,它本身將具有三層無色【無形】或因果層的物質所構成的所有可能組合,但是到了最後,它又回到了原子層(當然不是以前那樣,而是所有它獲得的力量都潛藏於內在。)


接著,吸引了因果層物質在一起的生命之潮將其組合成與該物質相對應的物質,並且其中的物質會構成它棲身的形體。這被稱為第一元素王國。由於我們在這裏探討的是真一精華的下降弧線,它的進步意味著它下降到物質之中,而不是像我們一樣朝著更高的層面上升。因此,即使在因果層上,這些精華的進化程度比我們只低不高;但是或許這樣說會較準確,嚴格來說,它的進化還沒有開始,因此它涉及的程度較小。


在第一元素王國中有七個子類別:最高的一個對應第一子層面;第二、第三和第四就對應第二子層面;第五、第六和第七對應第三子層面。


在這個層面花費了整整一道鍊的時間通過不同形體進化後,生命之潮以這些形體一直在穩步向下壓,而不是佔用它們一陣子,又脫離它們一陣子,它能夠永久地掌握它們和令它們成為它自己的一部分。當達到這個階段時,它就能夠暫時佔用更低層面的形體。於是,它採用了低等心智層(心智層的有色【有形】層)的形體,並且被稱為第二元素王國。學生應該注意到賦予靈魂的生命居住在高等心智層(因果層)上,而顯化出來的載具就在低等心智層上。第二元素王國分為七個子類別:最高子類別對應第四子層面;第二和第三子類別對應第五子層面;第四和第五子類別對應第六子層面;第六和第七子類別對應第七子層面。


為了方便參考,第一和第二元素王國的子類別列表如下: - 


在這個階段花費整整一道鍊的時間後,持續向下的壓力引致了這個過程自己重覆。再一次,生命將其形體辨認為自己,再定居於低等心智層。然後,它以星光物質的形體存在,並成為第三元素王國。如同我們在《星光體》和《心智體》 看到的那樣,心智元素精華及星光元素精華與人都有非常緊密的連繫,他的載具含有大量這些精華。在第三元素王國花費整整一道鍊的時間後,生命再次辨認自己為這些形體,並能夠賦予靈魂給礦物王國的以太部分,成為活化這個王國的生命。


在礦物進化的過程中,向下的壓力再次引起生命辨認自己為以太形體,再從這些形體賦予靈魂給我們感官感知到的這些礦物的稠密物質。


我們所知的礦物王國當然不僅包括常常被稱為礦物的東西,還有西方正統科學尚未知道的液體、氣體和很多以太物質。


在礦物王國中時,生命有時被稱為「礦物真一」就像在之後的階段被命名為「植物真一」和「動物真一」般。但是,這些名稱有點誤導,因為它們似乎在暗示有一個偉大的真一操控著整個王國般,但並非如此,因為即使當真一精華首次以第一元素王國的樣子出現在我們面前時,它早已不是一個真一,而是非常多個真一;不是一道偉大的生命流,而是很多道平行的生命流,每一道都具有自己所屬的特徵。


當大傾注到達礦物王國的中心點時,向下的壓力就消失了,並且被一股向上的傾向取代。「向外吐氣」消失了,「向內吸氣」或內吸開始了。


我們會注意到如果只有一次生命大傾注從一個王國去到下一個王國,那麼在任何時候就只會存在一個王國。但是我們都知道並非如此,原因是邏各斯發出持續不間斷的生命之潮,所以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會發現到多道生命之潮在運作。所以,我們自己本身就代表了一道潮;那道緊跟在我們的潮後方的潮現在賦予靈魂給動物王國;而現在這道潮的後方就在植物王國中;第四道在礦物階段中;而第五、第六和第就被三個元素王國所代表。眾生都是來自邏各斯第二面向的同一道偉大傾注的連綿漣漪。


整個計劃漸漸傾向差異化,隨著它們從一個王國下降到另一個王國,生命流劃分得越來越細。可能在所有這些進化發生之前,我們可能會認為大傾注在某一時間點是同質的,但是我們對此一無所知。


細分的過程一直持續,直到在進化的第一個大階段結束,終於細分出個體(即是人)時,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不同的靈魂,不過最初當然是一個未發展的靈魂。


將第二次生命之潮(第二次大傾注)的工作看成一個整體,我們就可以合理地認為它向下掃與主要組織的製造有關,在適當的時候,將形成精微體和稠密身體。在某些古老文獻中,這個過程被恰當地稱為「編織」。


第三邏各斯準備的材料被第二邏各斯編織成線和纖維,它們會被製成將來的成衣 - 身體。


第三邏各斯可被想成是一位在實驗室工作的化學家;我們可以認為第二邏各斯是一位在製衣廠工作的紡織工人,這些唯物主義的譬喻可以幫助人們明白。因此,第二邏各斯「編織」各類型的布料(即是物質材料),之後會用作製成人的因果體和心智體;接著,星光物質(慾望的東西)的布料會被製成人的星光體。


這樣就形成了意識機制的材料,每一類材料的特性都取決於粒子聚集的性質 - 紋理、顏色、密度等。


所有這些生命之潮向下掃過各層面,為眾多等級的物質帶來素質,是為進化而做的一種準備,並且常常被更正確地稱為內轉(involution)。


沉浸到物質的最低階層後,第一和第二次大傾注都會轉向上,並且開始它們穿過各層面的漫長揚升:這就是所謂的進化。


圖VI試圖用圖畫描繪出來自第三邏各斯的第一次大傾注形成五個較低層面的物質,以及第二次大傾注將第三邏各斯活化的物質塑造並賦予靈魂,從而產生第三元素王國和礦物王國,並且在之後產生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


圖上也有表示來自第一邏各斯的第三次大傾注,這次大傾注導致個體化實體(人類存有)的形成。但是,在以後的研究中,我們將對此進行更充分的探討。


學生應小心注意圖VI中代表每個王國的圖像所處的位置。因此,礦物在物理層的較稠密部分顯示為完整的寬度,表明那裡的生命也就是完全操控到稠密的物理物質而已。但是,當它向上爬過以太子層面時,寬帶逐漸收窄,表示了對以太物質的操控還不是發展到完美。


穿透進星光層的小點表示有少許意識通過星光物質運作。這種意識是慾望的開始,在礦物王國中表現為化學親和性等等。來到礦物集體靈魂時,我們將再次提及。

代表植物王國的寬帶在整個物理層有完整的寬度,以太也很稠密。代表星光意識的那個部分當然比礦物的大得多,因為在植物王國中,它的慾望比礦物王國的發展程度要高得多。植物生命的學生會知道植物王國的眾多成員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展現了大量的機智和智慧,雖然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些目標看來似乎是有限的。推薦對此有興趣的學生去看這本書:J·E·泰勒所著的《植物的睿智和道德》。


在動物王國中,寬帶展現了在最低星光子層面中的發展完整,表示動物能夠最完整地體驗到低等慾望;但是在通過較高子層面時,寬帶收窄,表示他對高等慾望的能力非常有限。


然而,它的確存在,所以在例外情況下,就會發生他可以顯化出極高素質的感情和虔誠。

代表動物的寬帶還表示已發展出需要心智物質來表達的智力。現在一般來說,有些家養和野生的動物毫無疑問都使用到有因必有果的理性力量,不過他們理性能運作的程度天生很低和有限,這種能力還不強大。當寬帶旨在代表普通的動物,那個點只穿透進心智層的最低子層面時;在發展程度高的家養動物的情況下,這個點甚至可以很容易延伸到四個較低層面的最高位置,不過當然它依然只是一個點,完全不是寬度完整的寬帶。


當我們在這裏考量各個王國中的相對意識程度時,我們還可以有點預期到和表示出人到達的階段。代表人類王國的寬帶一直到心智層的最低子層面都是寬度完整的,表明他的理性能力得到了充分發展。在低等心智層的較高子類別中,從寬帶變窄看出,理性的能力還沒完全發展。但,有一個全新的因素通過在高等心智層(因果層)的點引介出來,因為人具有一具因果體和一個永久的轉世自我。人類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意識都不會提升過第三心智子層面。只有隨著他的發展逐漸進步,自我才能夠提升自己的意識到第二或第一心智子層面。


最右手面的寬帶代表比普通人先進得多的人。我們在這裏有靈性高的人的意識,他的意識已進化到超越因果體,所以他能夠在菩提層上自由運作,在阿特瑪層上也有意識(最少是在離開身體時)。


我們會注意到以寬帶最寬闊的部分來表示的他的意識中心,並不是像大多數人般位於物理層和星光層,而是在高等心智層與菩提層之間的層面。高等心智層和高等星光層比他們的較低部分發展得更高,並且雖然他依然保留了肉體,然而,可以解釋的一點是,這僅僅是為了工作的便利而持有它,而不是因為他被意念和慾望所縛。這種人早已超脫一切緊縛著他去輪迴的業力,所以他使用較低載具只是為了通過它們,能夠為人類的利益而努力,並且在這些層面傾注如非這樣做就無法降臨的力量等等。


在進行了必要的離題來解釋每個自然王國所達到的相對意識程度後,重要的是要注意導致所涉及的意識得以表達出來的進化過程,必須從其最外層的載具接收到的接觸開始,即它必須從物理層開始。意識只有通過自己的載具受到的衝擊,才能覺察到外面的事情。在此之前,它一直在做夢,因為從真一不斷湧出的淡淡內在刺激感在吉瓦特瑪【阿特瑪-菩提-末那識】身上施加了輕微的壓力,就像地下的泉水在尋找出口。


關於這種上升過程以及導致人的因果體形成的第三次大傾注,我們將在適當時候在後續章節中探討。


說回第二次大傾注,我們必須留意它不僅將自己分裂到幾乎無限的程度,還似乎都是與眾不同的,這樣它就可以通過每個層面和子層面上數以百萬計的管道。因此,在菩提層上,它似乎是人的基督原理;在人的心智體和星光體中,它活化了物質的各個層面,以高尚的情緒出現在星光體的較高部分,在較低部分則以振奮身體的物質的純粹生命力湧流出現。在其最低的體現中,它從星光體衝入以太脈輪或力量中心,在此處與從人體內部湧出的昆達里尼相遇。


我們在這裏還可以附帶注意到,從人體內部湧出的昆達里尼(蛇火)屬於第一次傾注,並且存在於我們所不知道的所有層面上。這種昆達里尼的力量當然與屬於第二次大傾注的普拉納(生命力)和福哈特(即來自所有類型的物理能量如電、光、熱等等)相當不同。【參看《以太分身》、《星光體》和《心智體》各處】。


人體中的昆達里尼來自地球深處的那個「聖靈的實驗室」,在那裏仍在製造新的化學元素,展示出越來越複雜的形式,以及越來越多的充滿活力的內部生命和活動。


但是,昆達里尼不是第一次大傾注當參與構建化學元素工作的那部分:進一步發展這種力量的本質在於如同鐳等元素的生命中心。昆達里尼是第一次大傾注的物質沉浸到其最低位置後的一部分,並且再次上升到它源頭的高度。


早已提過的是,一般來說,下降穿過物質世界的生命之潮向下掃,導致差異不斷增加;但是,在其向上回歸時,它帶來重新整合,達致合一。


待續。。。


翻譯:Andy Cho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