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5日 星期一

因果體與自我 引言、第一章及第二章
亞瑟·E·鮑威爾所著


引言


這本書構成了一系列有關人的身體的彙編的第四本,也是最後一本。在整個系列中,都採用了相同的鋪排。本編者徹底翻查了主要由安妮·貝桑特和C·W·利德比特所寫的40本書,所找到的材料再被分類、整理和歸類到其相應的部分,以便向現代證道學的學生提供對人的身體一個連貫順序的敘述。


此外,當中包含了相當大量的資訊,都是關於各個層面、世界、人的四個身體。因此,幾乎可以說事實上,除了某些明顯標記的特例(例如神秘化學)之外,兩位主要先驅者發表的幾乎所有東西的要旨,包括古代智慧的奧秘和複合事情,都可在這四本書中找到。


編者因此希望這佔用了他大約三年半時間的艱辛努力會服務到那些希望全面掌握可以被稱為現代證道學的技術面向的人,讓他們在道上走得更容易。


鑑於我們的神秘學知識(比物理層更精細的層面)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大大增加,因此似乎有必要在總資訊量變得難以駕馭之前,以教科書的形式來鋪排我們擁有的諸如此類數據的艱鉅任務。此外,通過將我們的材料這樣有序地鋪排,我們就為自己構築出一個輪廓或進一步資料能夠被構建進去的骨架,讓它變成可能。


如同之前三冊般,在頁邊(在使用這本書時)提供了所有資料的來源參考,所以任何學生希望的話,都可以自己查找其原本來源去確認這本書的所有字句。在編者道出自己沒有引文支持的觀點的某幾個情況下,A·E·P·的署名會印在頁邊。大約三分之二的圖都是原原本本的,其餘被採用的圖有時有少許改動,它們來自C·W·利德比特的著作,有幾幅來自安妮·貝森特所著的《意識的研究》。


證道學知識的一個進一步範疇,很大程度上是有別於這些題目的,所以要專門分開來,那就是人進化的進化計劃:這包括星球【例如地球】、輪、鍊、種族、次種族等等。本編者希望在不久將來編纂出一本探討證道學技術部分的書籍。


A·E·鮑威爾


第一章 一般描述


在這個系列的之前三冊書,即《以太分身》、《星光體》和《心智體》中,已研究過人的這三個較低身體。在這些研究中,對於我們而言,當我們發現這三個載具中的每一個都確實存在於人之中,並檢視到其運作方法,其生長規律,其死亡規律,以及從永久原子和心智單元提供的核心組成新的同類型載具,使人在三個較低層面的進化得以持續,這個構成過程就足夠了。


當我們來到研究人的因果體時,我們進入一個新階段,並且在我們人類進化的視野中,必須進行更廣泛的研究。原因是只存在於一次人類轉世的以太體、星光體和心智體,即是明顯終會死亡的同時,因果體在人類的整個進化過程和多次轉世都留存著,所以相對是不朽的。我們建議說是相對不朽是因為在最終會看到,當人完成他純粹的正常人類進化的地步時,就會開始他的超正常人類進化,並且確實失去在他成長的過去時期所活過和進化過的因果體。


因此,在探討人的因果體時,我們不再站在人格的角度,不再關注人格的任何載具,也不再站在真人使用它來進化的觀點,我們反而必須站在人本身的立場,居高臨下去看人格的載具,並且將它們視為供人自己使用而製成的多個臨時工具,並在當它們完成其使命而損壞時,像損壞了的工具要丟棄般丟掉。


此外,為了使我們的探討全面,並以一種令人知性得以滿足的方式將其囊括,我們必須發現和研究一下因果體的起源和出生,即它在最初是如何形成的。找出它有一個起始時,我們就會立即看到它不僅必定有一個終結,還必定有一些其他類型的意識在使用因果體,就像自我在因果體中使用人格的載具。這個其他類型的意識當然就是人類的真一(Monad)。


回到因果體的誕生或形成,我們立刻陷入了對靈魂群組這個較複雜主題的思量,我們將會處理這個主題。要追蹤靈魂群組的起源,我們要一步一步回到神聖生命的三次偉大傾注,顯化生命的一切形體都由此而起。在探討這三次傾注的同時,我們必須在某程度上考量到大傾注的投射使物質世界的形成。


因此,為了使我們因果體的研究可以完全理解到,我們必須簡略大概地描述一下進化場的形成;流進這個場的偉大生命流;真一的介入;眾多生命王國的建立;真一在永久原子的幫助下陷入物質宇宙;靈魂群組生命的逐漸發展直到最終;存在了萬世後,達到個體化的地步,因果體首次出現。


之後,我們的研究將遵循與本系列以前的書籍大致相同的路線。我們將會接著探討因果體的功能:其組成和結構;因果意念的本質;因果體的發展和能力;在高等天堂世界於因果體中所過的那部分死後生活。接著,我們必須更完整地檢視一下這個實體,即是棲身並使用因果體的自我,祂在人格進入輪迴轉世後,將自己投射進人格。我們必須檢視被稱為貪愛(Trishna)這種「飢渴」的東西,它是轉世的真正起因;永久原子和轉世的機制;自我對整個轉世過程所採取的態度,以及祂對投射進較低世界的人格的態度。


自我對人格的整個關係、祂與它的連結、以及祂使用它的方式都必須小心地檢視。有個專門的章節將專門介紹某些幫助加強和改善自我與人格之間聯繫的聖禮,還有另一章節會介紹前世記憶的基本原理。


然後我們盡可能地描述自我在自己層面上的生活。接著,我們會去到因果體消散,點化進入淨光兄弟會的一刻。會嘗試對菩提意識進行一些描述,並簡明扼要地概括有關第二次和更高點化的已知事實。


最後,我們會總結我們悠長的歷史,以及自我與祂「在天堂的父親(真一)」的關係。


因此,這本書嘗試覆蓋的範圍就如同早已說過的那樣,比起本系列之前三本書任何一本所覆蓋的都要大得多。希望這本書會令證道學學生能夠廣闊地掌握人類進化的絕妙全景,並且看到人類四個精微身體(以太體、星光體、心智體和因果體)每一個扮演的部分真正一面。


第二章 進化場域


所謂「進化場域」,就是指讓進化發生的物質宇宙。嚴格說來,生命(靈)與物質事實上不是分離而不同的存在,而是一種本體的正反兩極;但是為了知性分析和研究,將這兩個面向(兩極)考量成像它們是分離且不同會方便一點,例如,就像建築工人用相同的方式或多或少分開思考他的建築物的平面和剖面,儘管這些平面和剖面都只是來自同一個實體(建築物本身)的抽象概念。


我們太陽系中的進化場域包含七個層面(世界);這可以被標註成三個組別:【1】只是邏各斯顯化的場域;【2】超常進化的場域;【3】正常人類、動物、植物、礦物和元素進化的場域。這些都會被列表在第五頁上。


本初(Adi)層和全靈(Anupadaka)層可以被認為在太陽系形成之前就已存在。本初層可以被想像成包含用很多點表示物質的空間,因為邏各斯標出形成祂將要創造的物質基礎系統。


我們可以將用線表示的全靈層想像成,是由祂的個體生命,祂的所有靈魂意識所修飾或著色的同一物質組成,因此與另一太陽系中的相應層面有所不同。這些想法可以被粗略地這樣表示:


這些準備工作可以用另一種方式通過兩組符號描繪出來,一組展示邏各斯意識的三向顯化,另一組展示對應於意識三向轉變的物質三向轉變。首先以意識的體現,宇宙的位置被標出【看圖II】:【1】邏各斯本身以一個點出現在圓球之中;【2】邏各斯從該點向三個方向延伸到該球體(物質圈)的邊界;【3】邏各斯的意識回歸自身,


圖II

在與圈子接觸的每一個點上都顯化出意識的三個基礎面向之一,它們被稱為意志、智慧和行動,以及被其他術語去稱呼。位於圈子外沿接觸點的這三個面向(顯化階段)的匯合,帶來與物質接觸的基本三角形。該三角形與由該點伸出的線形成的三個三角形一起產生了「神聖四面體」,有時被稱為宇宙四分象。


現在,考慮到與意識的顯化相對應的宇宙物質中發生的變化,我們在原始物質領域中擁有空間的原始物質【看圖III】

:邏各斯【1】呈現為照射出物質領域的一個點;【2】這個點在中心與圓周之間振動,因而創造出標誌著靈與物質分離的線;【3】這個點隨線一起旋轉並振動,與先前的振動形成直角,並在圓內形成原始十字。


這個十字因而被說成從聖父【點】和聖子【直徑】「出發」,並且代表第三邏各斯(創造心智),神聖活動準備好顯化為創造者。


待續。。。


翻譯:Andy Cho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