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體 第九章及第十章
亞瑟·E·鮑威爾所著
亞瑟·E·鮑威爾所著
第九章 意念轉移的機制
為方便起見,在繼續探討意念轉移的現象和對人的影響前,要首先描述一下意念從一個人傳送到另一個人的機制。
傳心術這個術語照字面意思就是「遠距離去感受」,所以,也可以適當地定性為感受和情緒的傳送。但是,它現在幾乎一般都與意念轉移同義地使用,並且可以用來涵蓋通過非物理手段將圖像、意念或感覺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的任何轉移。
傳心術有三種可能性;它可以與下列項目之間直接交流:
【1】兩個以太腦袋
【2】兩個星光體
【3】兩個心智體
在第一個方法中,我們可以稱為物理或以太方法,意念首先在心智體中引起振動,再到星光體,然後以太腦袋,最後才是肉體腦袋的稠密分子。通過腦袋的振動,物理以太會受到影響,而波會向外擴散直到遇上另一個腦袋,並在其以太和稠密粒子中產生振動。
腦袋接收到的這些振動接著會傳送到連接它的星光體和心智體,再到達意識。
如果有人在肉體腦袋中強烈地思考出一個具體的形體,他會用以太物質來造出形體;在努力造出圖像時,他也向四面八方發送以太波。它不是發送出去的圖像本身,而是會重現該圖像的一組振動。該過程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電話,在電話中語音本身沒有被傳遞,但是語音產生了許多電振動,當它們進入聽筒時,這些電振動又被轉換成語音。
松果體是意念轉移的器官,就像眼睛是視力器官。大部分人的松果體都只是初級的,但它正在進化,而不是退化,並且有可能加快其進化,使其能夠履行應有的功能,並在將來將它的作用全部發揮出來。
如果有人全神貫注且全心全意思考一個想法,他會意識到松果體中有一股輕微顫動或蠕動的感覺 - 好比螞蟻在爬行般。顫動發生在滲透到腺體的以太中,並引起輕微的磁流,這會在腺體的稠密分子中產生蠕動感。如果這個意念夠強烈而引起磁流,這樣思考者就知道他已經成功地令自己的意念尖銳而有力,使其能夠被傳送出去。
松果體的以太中的振動在周圍的以太中產生了像光波的振動波,但就更細小和更快速。這些振動會走向四方八面,帶動了以太,而這些以太波就會在另一個腦袋中松果體的以太產生振動,如前所述,再由此規律地連續傳送到星光體和心智體,接著到達意識。如果第二個松果體無法重現波動,這個意念就會被忽略,不會留下印象,好比光波不會在瞎子的眼睛造成印象。
意念轉移的第二種或星光方法中,以太腦袋完全不會參與過程,會是從一個星光體到另一個星光體的直接交流。第三種或心智方法中,思考者不會將在心智層創造的意念傳送到腦袋,而是立即指引它到另一位思考者的心智體。能夠刻意這樣做的力量暗示了比起用意念轉移的物理方法去這樣做有著遠遠更高的心智進化程度,因為發送者必須在心智層上有自我意識,以致知道行使這個動作。當人類進化程度更高時,這可能會是常用的交流方法。這早已被上師用來發送對衪們學生的指示,並且以此方法,衪們能夠輕易傳遞出最複雜的想法。
第十章 意念傳遞【無意識】
在第七章和第八章中,我們探討過意念波和意念形體的產生,和在某程度上它們對並他人的影響。本主題的後一個方面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進一步闡述。我們將首先探討一下完全或部分無意識下的這種意念轉移。
從早已講過的清楚得出,每個人不管他去哪,都會在他身後留下意念的蹤跡。例如,當我們走在街上,我們全時間都在其他人的意念海洋中走過;整個空間環境都佈滿既模糊又漫無目的的它們。
如果人的心智暫時一片空白,這些其他人產生的殘留意念就會乘虛而入,只是在大部分情況下會留下很少印象,但偶爾會嚴重影響到它。
有時有一個意念到來,吸引到這個人的注意,然後他的心智就抓住它,再令它在一段時間成為自己的,通過加上額外的力量來增強它,然後再次發送出去影響其他人。
所以,漂浮到他心智中的意念不是那人的責任,因為它可能不是屬於他的,而是其他人的。但是,如果他獲取它,專注於它,再增強它發送出去,那就是他的責任。
這種來自多個源頭的意念的混合物沒有明確的連貫性,不過它們任何一個都可以開展一系統相關想法,因而心智會自己去思考。很多人如果去探究這些經過自己心智的意念流,就可能會訝於發現有多少閒散無用的幻想在短時間內進入並離開自己的心智。有四分之一都不是他們自己的意念。在大部分情況下,它們是相當沒用的,而它們一般更傾向於邪惡,而不是善意。
所以,人不斷地用自己的意念與其他人互相影響,大部分都是沒有明確意圖而發送出去的。事實上,公眾的見解很大程度上都是以此方式創造的;因為公眾見解的最大一部分就是意念轉移。大多數人沿某些方向去思考並不是因為他們有自己仔細思考過問題,而是因為大量的他人在沿這些方向去思考,並帶著其他人這樣思考。強大的思考者的強烈意念走進心智世界,並被會接收並作出反應的心智捕捉。它們會重現他的振動,加強這個意念,從而助於影響其他人,這個意念會變得越來越強大,最終影響到大量的人。
如果我們在人群中留意這些意念形體,很容易就發覺到這個龐大的影響讓它們產生了國家和民族的感受,進而令心智產生偏見和成見。我們全都在一個擠滿帶有某些想法的意念形體的環境包圍下成長;國與國的偏見、以國家的方式看事情、國家類型的意念和感受;所有這些東西都從我們出生,甚至更早時就在影響我們。一切都要透過這環境去看,所有意念都或多或少被它扭曲,而我們自己的心智體和星光體就根據它振動。近乎所有人都被國家環境支配:「公眾輿論」一旦形成,就會橫掃絕大多數人的心智,無休止地擊打腦袋,並喚醒他們內在的回應振動。沉睡和喚醒這些施加在我們身上的影響力,以及我們的完全無意識令它們更有效。大多數人在本質上都是被動接收,而不是主動起始的,他們幾乎充當了對意念來者不拒的自動重現機,從而使國家環境不斷地加強。
這國家事務無可避免的結果就是,接收到來自其他國家的印象的多個國家通過自己的振頻改變它們。因此,不同國家的人們看到相同的事實,就增加了自己現有的偏見於其中,並且相當誠懇地互相指責對方捏造事實和實行不公平的方法。如果這個真相及其必然性得到承認,那麼比起現在,許多國際糾紛將更容易得到解決,甚至許多戰爭都將避免。
然後,所有國家都會認識到「人為誤差」,而不會因意見不合而指責其他人,會尋求兩種觀點的中間位,不再堅持完全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大多數人從不為自己努力行使辨別真相的力量,無法擺脫構成公眾輿論的眾多意念形體的影響。所以,他們真的從來完全看不到真相,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反而接受這個巨型意念形體就滿足了。但是,作為神秘學家,第一個必要條件就是達到對一切都清晰而沒偏見地去看;要去看出它確實所是,而不是一定數量的人所認為的。
要確保視野的清晰,無休止的警戒是必需的。偵測到懸浮的意念雲的影響與抵抗其影響的能力不同。它的壓力一直存在,即使在更大的問題上我們都保持清醒的態度,我們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在各種次要問題上都屈服於它。我們就是在它的壓力下出生,就像我們在大氣壓力下出生,也就像沒意識到大氣的壓力般,沒意識到意念雲的壓力。神秘學家必須當真要學會使自己完全擺脫這種影響,面對現實,並且不因這些巨大的集體意念形體而扭曲。
聚合意念的影響不僅僅限於意念對人類精微載具的影響。毀滅性意念形體充當了破壞性的能量,並可能經常在物理層上造成破壞;它們是「意外」,大自然的動亂、風暴、旋風、颶風、地震、洪水等的豐碩成果源頭。
它們會攪動出戰爭、革命、社會動蕩和所有類型的起義。疾病和罪案的流行、意外的周期也有類似的解釋。憤怒的意念形體有助於謀殺。因此,人的邪惡意念在各個方向上以無休止的方式肆虐,對自己和他人做出反應。現在轉去看所產生的影響,更具體而言,是根據個人的意念,學生將回想起在《星光體》中,我們描述了例如通過一種虔誠的感覺對一個人的星光體產生的影響。這種虔誠的感覺通常也伴隨虔誠的意念;也會為它們自己吸引大量的星光物質,從而它們都在心智世界和星光世界中行動。所以,一個發展發達的人是一個虔誠波的中心,這必然無可避免地影響其他天生的意念和感覺。當然,相同的事情也發生在喜愛、憤怒、抑鬱和所有其他感覺的情況。
另一個典型例子是來自演講者流過來的意念流,和聽眾理解與知道的其他意念流,再與來自講者的意念流聯合在一起。
經常會發生演講者的演說中的意念喚起聽眾心智體中的同理回應,他們從而能夠暫時理解講者;但是,當講者的刺激之後不再存在時,他們會忘記和發現自己不再能夠理解當時看來很清楚的東西。
另一方面,批判性意念則建立了一個完全相反的振動速率,從而使流動斷開並使之混亂。據說,任何看到產生出這種效果的人都不太可能忘記這個鑒戒。
在閱讀一本書時,人的意念會引起可能在睡著或肉體死亡後而身處星光體中的書本作者的注意。該作者因而被這個學生吸引,令他被強如肉體就臨在於此的作者的氛圍所籠罩。
同樣地,學生的意念還會為自己吸引到其他在研究相同課題的人的意念。
當有個人因比如是謀殺而遭到處決,以及當他為復仇而發起其他謀殺時,這就是離世的人的意念對活著的人造成影響的一個出色例子。事實上,這是在社區不斷重覆發生同類型謀殺的其中一個解釋。
意念對小孩的影響是特別顯著的。就像小孩的肉體有可塑性和很容易塑造般,他的星光體和心智體也是。小孩的心智體像海綿吸水般吸納意念,只是他現在太年幼而不會重現出來,但種子會在合適季節時開花結果。所以,小孩在一個高尚無私的環境中成長是甚為重要的。
在靈視力者來說,親眼看著美麗純白的小孩靈魂和小孩光環在幾年間因在他們身邊的大人的自私、汚穢和邪惡的意念,而變得受到玷污、弄髒和顏色變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只有靈視力者才知道惟有身為大人的質素較佳時,身為小孩的會有多大而迅速地改善。
即使看來是為了實現一個美好的結果,而用盡方法去支配他人的意念和意志,這也永遠是不對的,但將意念固守在人的優良品質上,從而傾向於強化優良的特徵,這就總是對的。相反,意念停留在人的缺陷或低劣質素就會加強不良的傾向,或甚至產生出之前並不存在或是原本僅僅是潛在胚芽的這些邪惡素質。
所以採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有一群沉迷於八卦和醜聞的人出於嫉妒互相指責。如果有個受害者早已有妒忌的傾向,很明顯它會通過這種意念白內瘴而大幅度加強;同時,即使他完全擺脫了嫉妒,那些想像他做錯了事的人會思考和談論這些事,並且正在盡最大努力將對這個人的想像創造成非常邪惡的存在,非常殘酷地對待他們,並且幸災樂禍。八卦和醜聞所造成的傷害幾乎是難以估計的,而學生會回想起針對《在大師的腳下(At the Feet of The Master)》中的那些邪惡法門採取的控訴。真正的神秘學家會採取那種像獲取了一顆珍珠而開心的態度去作出批評,就像我們現代的批判一樣,人們急切地對一個缺陷去批判而高興。
所以,用意念力量得以影響他人向好或向壞的可能性 - 或用無可避免會更貼切 - 將強大無比的工具放在所有選擇使用它的人的手中。
星光心智影像,即也與情緒感覺相聯的意念形體在與他人建立業力連結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用一個極端的例子來說,假設有個人通過發出一個深切憎恨和復仇的意念,以助於在另一人內在形成這個會導致謀殺發生的衝動。這個意念的創造者必定會因犯罪者與他的業力而連結起來,即使他在物理層從沒見過對方。無知或者失憶並不會令業力法則的運作失效,所以人必須承受他的意念和感受,以及他的物理行動所帶來的後果。
一般來說,人製造出的心智影像會大大地影響到自己將來的環境。這種聯繫使人們在以後的生活中為善或惡而聚在一起;以親戚、朋友和敵人的身份圍繞我們;帶來了我們的幫助者和阻礙者,那些愛我們的人,但其實我們今生沒有要去刻意獲取這種愛,以及恨我們的人,儘管在這一生中我們沒有做任何令他仇恨的事。所以,我們的意念通過他們對我們自己的直接行動,不僅產生出我們心智和道德的特徵,它們也會通過對他人的影響,有助於決定將來與我們共處的人。
當然,通過創造一個圍繞自己光環物質的屏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護自己免受外界意念形體的入侵。正如我們所見,心智物質非常容易回應意念的脈衝,並可以很容易塑造成我們想要的形狀。正如我們在《星光體》中看到的,同樣的事情會發生於星光物質上。
然而,為自己使用一個外殼在某程度上是承認有弱點,所有之中最佳的保護是明亮的善意和純淨,這會以一股傾注下來的強大愛之源流洗刷掉一切不良事物。
偶爾是可能有必要為自己製造一個外殼的:【1】當走進混雜的人群時;【2】冥想;【3】當準備要睡時;【4】在沒有外殼的幫助,低等意念就很可能自己入侵進來的特殊情況時。【2】將會在第十六章中探討;【3】會在第十八章;【4】會在第十三章。外殼在幫助其他人時有不同的用途,並且「不可見的幫手」經常發現它在幫助還沒有力量保護自己的人,無論是面對不斷出現的令人厭煩和徘徊的意念漩渦,都是無價的。。
居住在情緒世界的動物具有從一個距離發送情緒脈衝到其他同類的心靈感應能力似乎是毫無疑問的。事實上,威廉·J·朗在他出色的書《動物如何對話》中,述說過他有理由相信這種沉默的溝通方法是整個動物王國的共通語言。這位敏銳而富有同理心的動物生活觀察者舉了許多例子。一位名叫唐的塞特犬似乎總是知道他的主人何時回家,即使是在不尋常和意外的時刻也是如此。
他還知道星期六或假日的到來,以及他的主人意圖帶他去樹林。另一隻叫懷特的狗被重覆觀察到在主人回來的時間不停變動下,在他的主人從距離三至四英里外的地方開始回家的幾刻鐘前,就出去找他,他的主人正在駕著一輛由與狗很友好的馬所拉的馬車。
騎手的恐懼或緊張很容易就會傳遞到他的馬是所有騎手都眾所周知的。如果有隻小狼脫了隊,狼媽媽不會去追小狼,而是保持安靜地觀察,抬起她的頭,再定定看向小狼的方向,這樣,後者就會猶豫,停下並速速返回狼群。雌狐似乎不用發出聲音,就使她的家人在每時每刻都受到完美的控制;她定定地注視著牠們,幼崽就立即停止玩耍,爬進洞穴,一直呆到母親從狩獵中回來。一頭受傷的狼在躲起來數天後,會知道直接走去八至十英里外同狼群殺死的動物屍體,同時當然並沒有縱跡去供追尋的。有一條船長規則已經觀察到,當他擊中一條抹香鯨時,十英里內的其他所有抹香鯨都會潛下去,就好像他也被魚叉擊中一樣。某些野鳥會在一定數量的其他鳥急切覓食時出現在後院,但從不會在其他時間現身。歐洲椋鳥的「翼鑽(wing drill)」是一種只有通過心靈感應假說才能解釋得到的現象。類似的說法適用於成群結隊的千鳥。
很多獵人都觀察到如果他們沒帶槍或沒獵殺的意圖外出,他們經常會在非常近的距離看到和接近到很多野生動物,但當他們帶槍外出和有獵殺的慾望時,就會發現這些動物會無休止去提高警惕,並且難以接近。有個學習到興奮會從人傳送到動物的獵人壓抑了自己的肉體和心智的興奮,並且發現到他這樣就能夠接近他的獵物,遠比在他學會這樣做前容易得多,他所獲得的虎皮證明了他所言非虛。
這位作者再進一步述說他曾遇過很多印第安人和其他具有被某些非洲人稱為「chumfo」的人,它充當一個截然不同的感官,通常是五感沒可能接收到訊息的情況下,對接近的危險示警等等。
強烈建議對這主題和動物生活有興趣的讀者去拜讀《動物如何對話》和威廉·J·朗所著的其他書籍。
待續。。。
翻譯:Andy Cho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