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體 第六章
亞瑟·E·鮑威爾所著
亞瑟·E·鮑威爾所著
第六章 卡瑪末那識(慾望心智)
【星光體】第23頁中,我們探討過卡瑪或慾望,而在第26頁,我們探討了卡瑪末那識(Kama Manas)或糾纏著的慾望與心智。在本書中,我們須要再次探討卡馬末那識,在【星光體】中認為關於卡瑪的很多說法都是有道理的,而現在主要局限於這主題的末那識方面。
簡要概述一下在【星光體】中所說的東西,卡瑪是顯化在星光載具中的生命;其特徵是感覺;它包括動物的食慾、激情和慾望;最能將我們束縛於俗世的是我們內在的「猿猴與老虎」。卡瑪或慾望也就是亞特瑪或意志反射出來的較低面向。
有時在某種意義上,卡瑪只是用來表示肉慾;但是,它其實意味著所有的慾望;而且慾望它是向外求的愛,對三界事物的愛,真正的愛是對生命或神聖的愛,並屬於高我或向內的自我。
在【梨俱吠陀】中[x. 129],卡瑪是導致並推動創造的那種人格化感覺。從本質上講,這是對積極的情感生活、生動感官的存在、激情生活的折騰湍流的渴望。因此,對於個人和對宇宙而言,卡瑪成為了輪迴的主要原因,並且隨著宇宙的慾望分化為慾望,這樣將思考者紮根到俗世,一次又一次地重生。
在東方,這種逼使人進入輪廻的渴求或慾望,被稱為飢渴(Trishna),巴利文是貪愛(Tanha);飢渴的實現或完成被稱為執著(Upadana)。
末那識來自梵文【人(man)】,思考的動詞根;衪是我們內在的思考者,在西方被模糊地講成是心智。末那識是不朽的個體,真正的「我」。
但是,末那識,思考者本身是一位生活在較高心智層或因果層的靈性存有,並不能夠與低等世界有直接接觸;於是他將自己投射到低等心智層,並有著反射物、影子、光線等等不同的名字。
正是這種光線在腦袋上和腦袋中運動,通過腦袋顯化出這種它能夠通過其構造和其他物理素質轉譯的心智力量。光線使腦袋神經細胞的分子振動,從而在物理層上引起意識。
這個低等末那識被四要素所吞沒,包括: -
卡瑪或慾望
普拉納或生命力
以太體
肉體
它可被視為一隻手緊握卡瑪,而另一隻手就依然抓著它的父親,高等末那識。
在俗世中,卡瑪和末那識連接在一起,就是經常被說到的卡瑪末那識。如我們所看到的,卡瑪提供動物性和激情的元素;低等末那識就將它們理性化,並加入智慧的能力。卡瑪末那識兩個在一起於生活中緊密地交纏著,甚少會單獨行動,因為很少有意念沒受慾望所影響;卡瑪末那識不是一個新的原理,而是卡瑪與末那識的較低部分糾纏在一起而已。卡瑪末那識就是末那識與卡瑪一起,也早就被很好地描述為末那識對外在事物產生了興趣。
人之中低等末那識的運作展示為心智能力、智慧力量、敏銳、微妙;它們包括比較、理性、判斷力、想像力和其他心智能力。這些可能會聯想到我們經常說的天才,但是H·P·布拉瓦茨基稱之為「人造天才」,是文化和純粹智力敏銳的產物。
用H·P·布拉瓦茨基的話,我們平常稱為心智或智力的東西是,「蒼白且過於扭曲的末那識反射。」它真正的本質經常以其存在於內在的慾望元素,如激情、虛榮、傲慢去展現出來。
真正的天才是由滲透進低等意識中的高等末那識的多次靈光一閃所組成。正如《頻多奧義書(Bindopanishat)》所說:「末那識是肯定地被宣稱有兩部分的,就是純粹和不純粹的;不純粹的部分取決於慾望;純粹的就是沒有慾望的。」
所以,看而不爭論的天才就是高等末那識或自我;真正的直覺是衪其中一種能力。理性、權衡的過程排列通過觀察收集到的事實,將它們與另一些事物作出比較,從它們辯論,再從它們中得出結論 - 這是低等末那識通過腦袋所做的運動;它的工具是推理;通過歸納法,它將一個由假設所建立的已知事物上升為一個未知的事;並通過推論,它用新的實驗去驗證這個假設,又下降回已知的事。
一般推理的機制與被稱為天才的意識靈光一閃的機制也是有所不同的。推理是通過星光層與心智層的子層面一層接著一層來到腦袋的;但天才是意識只通過原子子層面,即從星光原子層和物理原子層向下傾注所得。
推理是肉體腦袋的能力,完全依賴於感官的證據,並不能與人內在的聖靈直接相關的素質相提並論。後者知道 - 因此,所有暗示討論和辯論的推理對衪都沒有用。靈或自我以一瞬間就感知到對與錯的良心來說話。因此,先見和預言,以及所謂的神聖靈感,純粹就是人不朽的靈魂在上面照耀著的效果。【這方面的主題會在第三十一章作進一步的探討】。
卡瑪末那識是人的人格;在《揭開面紗的愛希斯》中,它被稱為「星光靈魂」,低等末那識給予了個體化的感覺,使人格將自己識別為「我」。它變得有智慧, 將自己辨別為與所有他我分離的;受到它所感受到的分離性的蠱惑,它無法認知到超出其所能感知的合一。
低等末那識被狂暴的情緒、激情和慾望的衝動所搖曳,受到各種物質事物的吸引,被暴風雨淹沒在其中而受蒙蔽和充耳不聞,以致易於忘記其出生地的純淨而寧靜的榮耀,陷入只會帶來痴迷,而不會有平和的動蕩之中。低等末那識使感官和獸性得到最大的愉悅;因為沒有記憶或期待就不會有激情,沒有想像力的微妙力量以及夢想和幻想的精緻色彩就不會有高潮。
於是,卡瑪很快將低等末那識縛於俗世。只要採取的任何行動有獲得愛、認可、力量或名望的目的,無論是多麼大的抱負,無論慈善達到的多麼無遠弗屆,無論是多麼崇高的成就,末那識都會受到卡瑪的沾染,而並非源於純粹。
卡瑪與末那識互相作用和反應,互相刺激和激盪。心智不斷地被慾望驅使,並不斷地充當愉悅的傳道人。心智一直在尋求帶來愉悅的東西,並且一直試圖呈現帶來愉悅的影像,排除那些帶來痛苦的。當心智能力純粹以獸性的素質運作時,它們會給獸性的激情增添某種力量和素質。由於留在心智體上的印象比留在星光體上的印象更持久,心智體會不停通過記憶和想像力重現它們。
所以心智體會刺激到星光體,喚起受物理刺激前一直在沉睡的獸性慾望。因此,我們在一個沒開化的人中發現了對低等動物從未有過的要滿足感官的執著追求,對陌生人的肉慾、殘酷、盤算。因此,依賴感官的心智力量使人比任何動物都更加危險和野蠻。
慾望元素,即星光體中的本能生命,就是卡瑪與末那識糾纏在一起,已在《星光體》第77-78、108-111和207-228頁中完整描述過,學生可以參考。
人的星光體和心智體交纏緊密得,經常被說成是一個單一的身體。事實上,在吠檀多(Vedantin)的分類中,這兩個身體被一起分類為一個軀瞉或鞘,因此: -
菩提體。。。大梵福佑的身
因果體。。。識所成身
心智體與星光體。。。意所成身
以太體與肉體。。。食物所成身
學生應該記得感官中心是位於卡瑪的;所以在《剃髮奧義書》【iii,9】中說「所有生物的思考器官都受感官滲透。」這強調了意所成身的雙重作用,就是思考的器官,但也「被感官所滲透」。
我們可以在這裏注意到卡碼末那識與原子的螺旋體之間的連結。在地球鍊的第一輪中,物理層原子的第一組螺旋體被真一的生命所活化;這組螺旋體由影響稠密身體的普拉納【生命力】流使用。
在第二輪中,第二組螺旋體變得活躍,與以太分身連結的普拉納流經它們。
在第三輪中,第三組螺旋體被活化,連結星光體的普拉納流經它們,從而使敏感性成為可能。
在第四輪中,第四組螺旋體變得活躍,卡瑪末那識的普拉納流經它們,從而使它們適合用於腦袋來充當思考的工具。在那些準備好入道的人的情況下,為較高意識所用的之後幾組螺旋體的活化能夠通過某些瑜伽練習得到。
在正常的進化流程中,在每輪中會開發一組新的螺旋體,以便在第七輪中全部七組螺旋體都被完全激活。所以,在該輪中生活的人會發現比起現在的人遠為容易回應於內在事物和過著更高的生活。
在每次輪廻的進程中,末那識可能會做這三件事的其中之一: - 【1】它可能會朝著其源頭提升,並通過不懈的努力與它「在天堂的父親」,即高等末那識合而為一;【2】它可能部分會向上,部分傾向往下,的確就是大多數普通人的情況;【3】它可能會被卡瑪元素堵塞到與之成為了一體,並被強行拉離其母體而淪落。
只要低等末那識暫時可以與卡瑪脫開,它就會成為最高心智能力的嚮導,並且是有形人中自由意志的器官。這種自由的條件是卡瑪必須被折服和征服。
自由意志棲身於末那識本身;來自末那識的感覺是自由的感覺,即讓我們可以掌控自己、高等本質可以駕馭低等本質的知識,無論較低本質可能會如何反叛和掙扎。一旦意識將自己辨別為末那識,而非卡瑪,那低等本質就成為高等意識可以駕馭的動物,它不再是「我」。
所以,意志堅強的人與意志薄弱的人之間的差異在於,意志薄弱的人會受外來的吸引和排斥、「失却冠冕的」慾望從外在所帶動,而意志堅強的人通過純粹的意志從內在帶動,在他積累的經驗的指導下,通過施加適當的力量來不斷地掌握外部環境。
此外,當低等末那識擺脫卡瑪時,它變得越來越能夠傳送從高等末那識接收到的脈衝去到低等意識中,然後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從自我來的光,也就是靈光一閃會流經低等末那識進入腦袋中。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我們處在人格的漩渦中,只要風浪、慾望和肉慾在我們周圍湧動,只要我們在情緒波動中載浮載沉 - 高等末那識或自我的聲音就無法到達我們的耳朵。自我的指令並不是來自火焰或旋風中,也不是來自雷聲或風暴中,而只有當身處萬籟俱寂中才能感受到,只有當空氣停頓和深深的冷靜,只有當人把臉包裹在斗篷中,他的耳朵才會蓋上,如同大地寂靜一片,這樣才會響起比寂靜更空靈的聲音,他真正高我或自我的聲音。
一片平靜無波的湖面會映照月亮和星星,但是,當微風拂過而弄縐湖面時,反射就會破碎掉,所以當人可以穩定自己的心智,使自己的慾望平靜下來,使自己的活動處於靜止狀態,自己的內在就會再現更高層次的形象。 。即使這樣,門徒也可以反映出他的上師的心智。但是,如果他自己的意念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而且自己的慾望升起,他就會得到破碎的反射、舞動的光,這對他沒有任何幫助。
用上師的話說:「在安祥而明鏡止水的心智中,從看不見的世界收集到的畫面在可見的世界中尋找代表。我們必須小心翼翼地守護自己的心智層面,使其免受我們每天在俗世中產生的所有不利影響。」
作為宇宙心智一部分的自我在其所屬的層面是全然無所不知的,但在低等世界只是潛在地會這樣,因為衪必須通過人格自身為媒介來工作。因果體是過去、現在和未來所有知識的載具,正是從這個源頭開始,衪的分身,低等末那識捕捉到超越人感官的靈光一瞥,再將它們傳送到某些腦細胞,從而使人成為一位先知、占卜家和預言家。這種成就只能通過許多連續的轉世來實現,所有這些轉世都自覺地朝著這個目標前進。隨著一世接著一世,肉體變得越來越精細地調節到末那識的脈衝振動,低等末那識因而越來越不需要粗糙星光物質於其載具。這是末那識「光線」,即低等末那識一部分的使命,逐漸擺脫「盲目而迷惑人的元素」【卡瑪】這將它帶到與物質很接近,以致完全籠罩其神聖本質與令其直覺遲鈍的東西。
當最後掌握了卡瑪,以及身體回應到末那識時,低等末那識變得與其源頭高等末那識同在;以基督教的術語就是,「在天國的天父」變得與在所有層面的「聖子」同在,因為衪們在「天國」中總是一體的。當然,這是一個非常先進的階段,是作為一位行者的階段,因為衪不再須要轉世,不過可以自願這樣做。
所以《剃髮奧義書》中有句很棒的說話:「思考的器官被多種感官遍佈;這個器官被淨化,亞特瑪就會顯化出自己。」
對大多數人來說,低等末那識有部分懷有大志,有部分就傾向向下走。普通人的正常體驗就是生活是一個戰場,末那識不停與卡瑪爭鬥;有時抱負會獲勝,感官的鎖鍊就被中斷,而低等末那識就會向上飛升;另一時間,卡瑪勝利的話,就會拉低等末那識下降到俗世。所以就會出現如第四章中簡略指出過的情況,因為大多數人的意識中心埋入於卡瑪末那識。但是更有文化和發展度高的人開始通過理性去掌管慾望,即是意識中心逐漸將自己從高等星光層傳送到低等心智層。隨著人的進步,它會進一步向上,人就會受原理支配,而不再是受利益和慾望支配。
因為最終,人的理智要求他的生活和物質環境都應易於理解;他的心智需求有秩序、有道理、有邏輯的解釋。它不能夠在一片混亂中生活而不會受苦;如果它要和平存在,就必須知道和了解。
在極端情況下,低等末那識與卡瑪糾纏不清,以至於將低等末那識與高等末那識結合在一起的細長鏈結,即「將其綁定到主人的銀線」斷為兩截。然後即使在俗世中,高等本質都與低等本質完全分離了,這個人類存有被一分為二,獸性掙脫了牢籠,它隨心所欲地往前走,並伴隨著末那識的反射,而這本來應該是它在生活中的嚮導。這種存有是有人類的形體,但有獸性的本質,也許會時不時地在人們中作崇,他們過著腐朽的生活,儘管即使是讓人憐憫,但又令人不寒而慄的東西。
在肉體死亡後,這種星光體是種非常恐怖的實體,並被稱為元素體(Elementary),在《星光體》中已被描述過。從自我的觀點來看,並沒有任何有用的體驗可以從這個人格收獲得到;「光線」從中甚麼也帶不回來,低等生活就是一個徹底的失敗。
《寂靜的聲音》中包含了以下警言:「不要讓您這位「在天堂誕生的」淹沒在幻境的海洋中,並脫離了宇宙父母【靈魂】,而要讓火熱的力量退回到內心最深處以及世界母親的處所。」這「在天堂誕生的」就是奇塔(Chitta),低等心智。當末那識在轉世中一分為二時,它從上面的靈魂中誕生。亞特瑪-菩提-末那識多個層面以天堂來代表,同時這些人格就被說成是俗世。
賦予他某種自由的是「在天堂誕生」的人中的存在,並且由於他具有這種自由和權力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他的生活通常比外在的低等國度的生活更加無序和不受管制。
即使大多數人的一些心智物質與他們的星光物質已糾纏得再沒可能在死後得以完全自由。所以,他們的卡瑪與末那識之間掙扎的結果,就是有部分心智物質和甚至部分因果【高等心智物質】在自我完全從它脫離後,還遺留在星光體中。
另一方面,如果人在在世期間完全征服了他的低等慾望的話,那麼就幾乎沒有掙扎,而自我就能夠不僅回收到他在該次轉世「投注」的東西,還會收回所有已獲得的「利息」,即經歷、能力等等。
待續。。。
翻譯:Andy Cho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